第22章 小陳被騙了(1 / 1)

小陳是徐家村第一家買電視的。自從買了電視之後,家裏每天串門的人就更多了。主要是很多人都沒看過電視,好奇。

每天吃完晚飯,屋子裏就擠滿了人。門口和窗外也有人。有的男的,不好往前湊合,站在外圈。還有人站在鍋台上看,把鍋台都踩壞了。電視劇、廣告、新聞、球賽什麼都看,一直看到電視沒節目,屏幕上出現了個圓圈為止。小陳家第二天要起早趕集,也是沒有辦法,等到村民們都走了,再起來關電視。

自從村長楊新亮家也買了電視之後,小陳家看電視的人稍微少了一些。

小陳的買賣越做越大,毛驢車已經給換成燒柴油的三輪車了。這樣裝的布料多了,路上用的時間也少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不僅布料賣的快,其他日用品,化妝品,結婚用品,銷量也很大。

小陳還是比較有經濟頭腦的,小陳決定在哈拉海鄉租一個門市。除了賣布料,還賣其他用品。忙不過來了,商店雇人賣貨。小陳隻負責上貨,跑沈陽。小芳和姐姐,姐夫仍然每天四處趕集。

人們去小陳家可看電視,還可以看到他家吃的用的,都是買來的時尚玩意,比較前衛的。他家也是最早買錄音機的,雙卡放磁帶那種,很多人都不會見,都沒見過。有些學生,周末會到他家去抄歌詞。也有人借到自己家聽一天,過過癮。

每年的元宵節,是小陳家人最熱鬧的時候。當村裏人還舍不得買煙花的時候,他們家每年元宵節都會放十幾箱。關鍵是有些人可以幫著放,這個更過癮。而對於老的和少的,則吃完飯早早的穿好大衣、外套,在他家院子裏等著看煙花。

人們都說小人語很重要,說誰家有錢,他家就會越來越有錢。這些年小陳家可以說財很旺人旺,他家幾乎每天人都是絡繹不絕。夏天有時人們看電視看到很晚,小陳他們趕集要早睡,就把電視放到院子裏,愛看到幾點看到幾點。

這些年,小陳的弟弟妹妹也都長大了,家境好一些了,弟弟妹妹也經常來徐家村。雖條件不比城裏,但是哥哥在當地也是數一數二的富戶,所以他們也是神氣十足。

正當小陳的生意風生水起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

小陳經常往返徐家村和沈陽,慢慢的也就皮了。沈陽那邊的批發老板也看出來了,就和他說可以銀行打款訂貨,沈陽那邊發貨,他在當地接貨就可以了,不用這麼麻煩。小陳覺得也是,不就是交錢發貨嗎,於是像布料、化妝品都是打款訂貨的方式。

春節前夕。春節用布料的人非常多,布料非常下貨,所以這一年小屯準備多囤一些貨。

可是款打過去之後,卻遲遲沒有回應。過了七天,十天,小陳還沒有接到貨。於是小陳給沈陽那邊打電話,電話也是打不通。小陳待不住了,決定過去看一下。

到了沈陽批發市場,才發現訂貨的那家布料批發商不在了。聽旁邊的商戶說已經搬走了,小陳這時慌了。批發商是個南方人,隻知道姓名和電話,電話又打不通。三萬元的布料款,幾乎是小陳的全部家當。

小陳在當地報了警,警察覺得也是無從下手,關鍵這個人他不是本地的。小陳無精打采的回到了徐家村,小芳一聽就火了。

“我就說訂貨不行,不穩妥,你不聽。”

“你閉嘴”小陳也急了,瞪圓了眼睛。

小芳一聲也沒有了,這幾年小陳脾氣見長。

聽說小陳被騙了,還欠了外債。來串門的人立馬見少了。大家也是看兩口子發愁,不知道怎麼勸吧。

也許是因為村裏幾家都買了電視,所以人們都分散了吧。

小陳的布料生意,趕集暫停了半年。半年後市場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賣布料的攤主多了幾家,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卻越來越小。

小陳做出了一個決定,趕集比較辛苦,還不如把布料在商店擺一個攤位,隻做哈拉海鄉的生意。商店的賣貨人員也辭退了,小芳和小陳都在商店忙活,不能開源就得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