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共 290 題)
1.反應加熱爐有(3)組火盆。
2、分餾塔進料溫度TE70732高報值(310℃)
3、壓力表量程最好選用為容器工作壓力的 2倍,最小不能小於(1.5)倍,最大不能超過(3)倍。
4、在鍋爐、金屬容器內或特別潮濕的場所作業,禁止使用超過(12)V 的電壓。
5、分餾塔進料溫度TE70732高高報值(320℃)
6、分餾塔進料溫度TE70732低報值(110℃)
7、分餾塔進料溫度TE70732低低報值(100℃)
8、分餾塔頂溫TE71541高高報值(150℃)
9、分餾塔頂溫TE71541高報值(145℃)
10、分餾塔頂溫TE71541低低報值(100℃)。
11、分餾塔底溫TE71545高高報值(280℃)
12、分餾塔底溫TE71545高報值(275℃)
13、標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項和防護基本要求的是(化學品安全標簽)。
14、在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現場,疏散人員可通過旗幟、樹枝或利用手帕等迅速辨明風向,並向(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
15、電流為(50)毫安時,稱為致命電流。
16、火災中,對人員造成威脅最大的是(煙氣),因此,火災中的人員應該首先做好防護逃生。
17、幹粉滅火劑的主要滅火作用是(化學抑製)作用。
18、二氧化碳滅火劑主要是靠(窒息)作用來滅火的。
19、滅火時降低著火物的溫度到其燃點以下而使燃燒停止的滅火方法叫(冷卻滅火)。
20、發生可燃氣體火災時,若將火焰撲滅但沒有切斷可燃氣體的供給會有(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21、接地是消除靜電危害最簡單的方法,主要用於消除(導電體上)的靜電。
22、(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劑是撲救精密儀器火災的最佳選擇。
23、焊接及切割用的氣瓶應附(防止回火器)安全設備。
24、氧氣瓶應每(3)年作技術檢驗,超期未檢的氣瓶停止使用。
25、焊接作業所使用的氣瓶應存放在(陰涼)而空氣流通的地方。
26、乙炔瓶的儲存倉庫,應避免陽光直射,與明火距離不得小於(10 米)
27、所有機器的危險部分,應(安裝合適的安全防護裝置)確保工作安全。
28、熱水和冷水相比,(熱水)滅火效果要比較好。
29、安全帶的正確掛扣應該是(高掛低用)。
30、安全標誌分為(禁止標誌、警告標誌、指令標誌和提示標誌)。
31、《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特別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
32、在爆炸危險場所的絕緣電線應采用(金屬管穿管)敷設,電纜應采用電纜溝暗敷。
33、由於易燃液體和可燃氣體具有受熱膨脹的特性,在灌裝易燃液體時,其容器應留有(5%)的空間,充裝可燃氣體時,其容器應留有 15%的空間。
34、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全麵負責。
35、“三同時”是指: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36、按照爆炸性質分,爆炸可分為(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和核爆炸)。
37、使用測爆儀測量氣體或蒸氣濃度應小於或等於其爆炸下限的(20%),方可判定動火分析合格。
38、燃燒是一種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同時伴有發光、發熱激烈的氧化反應。其特征是發光、發熱、生成新物質。燃燒三要素包括(可燃物、助燃物、著火源)。
39、撲救室內電氣火災應優先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
40、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為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戴的用品。
41、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 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誌。
42、噪音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取決於接觸噪音的(時間長短及強度)。
43、(漏電保護裝置)作用有防止人身觸電事故和設備漏電火災事故。
44、常見的防毒麵具有(過濾式)、隔絕式、送入空氣式三種
45、高處作業“三寶”是(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
46、根據 HG23011-1999規定,在動火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兩瓶的安全距離是不小於(5)米,與明火的距離是不小於(10)米。
47、化工生產中動火類別有(一級動火)、(二級動火)、(特殊動火)。
48、化工生產高處作業的級別有(一級)、(二級)、(三級)、(特殊)。
49、電流對人體的傷害有兩種類型,即(電擊和電傷)。
50、人體發生觸電的常見電源有(交流電)、直流電、靜電、雷電。
51、壓力容器的安全附件一般有(安全閥)、爆破片、易熔塞(片)、壓力表、溫度計、液位計、緊急切斷閥和緊急排放裝置等。
52、凡盛有或盛過化學危險物品的容器、設備、管道等生產、儲存裝置,在動火作業前必須進行(清洗置換),並經分析合格後方可動火作業。
53、在進行設備內作業時,在作業前(30)分鍾需對設備內的氣體進行采樣分析。
54、(二氧化碳)不導電、不含水、不汙染儀器設備,因此,最適用於撲救電氣設備、精密儀器、圖書檔案火災。
55、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沒有落實防範措施不放過。
56、工業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皮膚)。
57、爆炸範圍通常用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在空氣中的體積百分數表示。爆炸極限的範圍越(寬)、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險性越大。
58、我國公布的《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規定 8小時工作新建企業的噪聲容許標準為(85)分貝。
59、柴油原料油過濾器 FI7001,除去大於(20μm)的固體雜質及脫除遊離水。
60、注水後的反應物經熱高分空冷器 A7001ABCD冷凝冷卻到(45)℃進入高壓分離器 V7002進行(油、氣、水)三相分離。
61、來自反應部分的低分油進入脫硫化氫汽提塔 T7002 第(1)層塔盤,T7002 共有(20)層塔盤,塔頂抽出石腦油。
62、脫硫化氫汽提塔底油進入 T7003第(16層塔盤),T7003共有(30)層塔盤
63、為保證(循環氫純度),減少(設備腐蝕),設循環氫脫硫係統
64、柴油加氫裝置的主要工藝原理,即發生的主要反應有(脫硫)(脫氮)(脫氧)(烯烴、芳烴的飽和)
65、原料油進裝置後在給定的流量和原料油緩衝罐(位號 V7001)液麵控製下, 通過原料油過濾器(FI7001)除去大於 25μm 的固體雜質及脫除遊離水。
66、自 V7001 底部出來的原料油經加氫進料泵(位號 P7001A、B)升壓
67、反應流出物原料油換熱器位號(E7003A,B)
68、E7003A,B 的名稱為(反應流出物原料油換熱器)
69、反應流出物混合進料換熱器位號(E7001)
70、E7001 的名稱為(反應流出物混合進料換熱器)
71、換熱後原料由(反應進料加熱爐)加熱至反應所需溫度
72、反應進料進入(精製反應器)進行加氫精製反應
73、反應進料進入精製反應器進行(加氫精製)反應
74、R7001 設有(三)個催化劑床層
75、反應器床層間設(冷氫)注入點
76、精製反應流出物進入改質反應器(R7002)進行(加氫改質)、(裂化)反應
77、R7002 設有(三)個床層,床層間設(冷氫)注入點
78、為防止(銨鹽)析出,在換熱後的高分氣中注水
79、注水後的反應物經(反應空冷器 A7001ABCD)冷凝冷卻到 45℃進入(高壓分離器 V7002)進行油、氣、水三相分離
80、V7002頂部氣體(即循環氫)自(循環氫脫硫塔入口分液罐)進入(循環氫脫硫塔)底部
81、貧胺液自裝置外進入(貧液緩衝罐),貧胺液自緩衝罐底部進入(高壓貧液泵)進行升壓至 12.5MPa後進入(循環氫脫硫塔)
82、循環氫脫硫塔底富液經減壓後送入(富液閃蒸罐)氣、液閃蒸
83、富液罐主要作用是進行(氣、液閃蒸)
84、富液送入(重催)裝置再生處理
85、脫硫後的循環氫從循環氫脫硫塔(頂)部進入循環氫壓縮機入口分液罐後除去凝液
86、V7005頂部出來的氣體經循環氫壓縮機升壓後與來自新氫壓縮機的新氫混合之後分三路,第一路與(原料油)一起進入 E7003、F7001,作為精製反應器進料:第二路作為(急冷氫),用來控製反應溫度。
87、反應器床層急冷氫的作用是(控製反應溫度)
88、自 V7002 來的高分油在液麵控製下經降壓後進入(低壓分離器 V7003)
89、自 V7002 底部排出的(含硫汙水)在油、水界麵控製下降壓後裝置外脫硫
90、自 V7003來的低分油與精柴換熱後經(E7004)去分餾部分作(脫硫化氫汽提塔)的進料
91、自裝置外來的新氫進入新氫壓縮機(位號 C7002A,B),經(一級)壓縮升壓後與循環氫壓縮機(位號 C7001A,B)出口的循環氫混合,混合氫氣送至反應部分
92、新氫壓縮機設兩台,每一台均為(一級壓縮)
93、V7015 底部出來的脫鹽水經(注水泵 P7002A,B)升壓後作為反應部分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