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後來從峰上學就再也沒見到何先生了,在一次與外公閑聊中才得知,何先生退休了離開這裏了。何先生本可以到更好的地方發展,可又不舍得這片土地,就留在這裏,想著退休後可以在此地養老。可天難隨人願,何先生的一兒一女,在外發展得很好,多次想讓何先生辭了教師,然後接他去享福。老先生再三推托,每次都以為人師表要做到慎終如始,做事要盡其應盡之力……每次都以這些話給來推卻,最後雙方都拗不過對方,就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讓幹到何先生退休然後就接他走,去安享晚年。
外公說:“那次老何來家裏是和我道別的,也不知道老何在那外麵過的好麼好,也不知道此生還能否相見。”麵容和善的外公依舊臉上帶笑,笑中卻也有了一絲落寞和憂傷。
從峰每天的日子很快樂簡單,放學後三三兩兩走在回家的路,一路打打鬧鬧,到了村口就各自回家寫了作業了,寫完後就又跑出來玩耍,從峰的作業每次在學校時就寫完了,他每天都會走向山坡上的草地裏,躺在草地上了望著天空與晚霞,同村的孩子們也喜歡到草地上來,不一會就會有很多孩子們在一起過家家,放風箏。從峰每天都和他們一起玩,等孩子們玩累了回家後,從峰則是獨自一人看那日落西山,聽那蕭蕭風聲。
從峰會在看日落時從書包中出入小書觀看,再到後來也會買上幾本文學著作和小說觀看。後來也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曾想仗劍走天涯。拿起木棍在夕陽下,微風吹過也曾想象是絕世劍客,拿著“利劍”揮向路邊的野花,從峰過處,無一幸存。山間一陣大風吹過,從峰隨手撿起一截樹枝迎風而“嶄”,恍惚間從峰看到大風被分割而開,向兩邊吹去,從峰內心突然豁然開朗,徒增莫明的快樂。多年後的某個地方,兒時的夢再次吹到,當年那個夏天的劍氣也向自己撲麵而來,風過人豪,從峰的童年已一去不返。
冉從峰有許多的好朋友,上學路上有人陪,上課有人陪,下課有人,陪吃飯也有人陪,放學回家仍有人陪。可即使這樣,在無人的時候從峰也會有失落的時候——向往父母歸家,想見一見父母。從峰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是長什麼樣,從峰自己也不知道,隻是從外婆那和村民的聊天中知道,從峰的母親是一個比較出落大的姑娘。既有外婆的大方又有外公的容貌,是可謂一方美人。
從峰母親過過一段相當難熬的時段,當時那段時間連飯都不一定吃得飽。因為外公杜幸國的身份問題,處處碰壁,就連外婆生母親時差點因為營養不良使母親胎死中,母親生下來後外公杜幸國更努力奮鬥了。外公杜幸國並沒有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反而對母親格外用心。為了給母親更好地,至於後來都沒有再生孩子。為了生活更好,外公就更努力了。
可在這種大環境中,卻是行不通的,即使拚盡全力,也隻夠一家人勉強下去。後來母親要上學了,為了能夠使母親上學,幸國也是煞費苦心,還動用了自己父親母親的人脈,求了很多人才使母親上了學。人情這東西,用了就少了,外公杜幸國父母去世後,他就很少用了,有些也不一定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