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山的山腳下有一塊巨大的石碑,這上麵的字是帝煞當年親手刻上去的,如今又回到了這裏,上麵的字已經斑駁不平了,於是宋節對龍山說道:“龍山你仔細聽好,這對你的未來的修行有極大的幫助,這是道宗的太上感應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四章:大道若退隱而無敗者何求?水若退隱而無敗者何求?究竟若退隱而無敗者何求?人亦如此。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第十六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大道廢有仁義 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 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 民複孝慈 絕巧棄利 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不自見其形者為人所成 其名曰道 眾甫之門 為天地之根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惟道是從 其名彌稀 其遠彌清 道亦德之門 。炊者不立 不炊自飽 其溢愈出 其後愈薄 道當名一 ,始製有名。
你能領悟多少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山子,”龍山聽後一臉茫然道:“師傅,你說的這麼多我一句都聽不懂,請你以後不要這樣了,” 宋節一臉無奈道:“是為師做的有些不妥了,隻是到了這裏後,情不自禁的流露出了,我也想念我的宗門了,也不知如今滄海桑田後又是怎樣的景象了。”
然後二人開始越山頂爬去,不知爬了多久,終於看到了道宗的大門,道宗門口有兩位看守,隻見炁之力在他們身上緩慢流動,猶如江河奔流,生生不息,渾厚無比,這就是道宗的獨門秘法之一,炁道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