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鄭斌,24歲,實習律師。

魯鳴放,41歲,資深律師,鄭斌實習期間的輔導老師,按業內習慣鄭斌稱之為師傅。

時間:2005年4月的某天傍晚。

對話一:關於正義與公平

鄭斌:"律師執業究竟是代表法律正義還是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如果律師淪落成委托人的代言人,我覺得這與我的追求有很大反差。師傅您別生氣啊,我不是說……"

魯鳴放沒有正麵回答這個問題。

給你講個西方的冷笑話吧,你應該聽過的。說是,律師代理的案件獲得相對公正的判決,律師立即興奮地給委托人發去電報:"正義已經取勝!"孰知委托人馬上回電:"立刻上訴!"

"是的,我們學校很流行這類東西。"

"這說明,"魯鳴放收斂起笑容,"委托人關心的不是什麼正義是否得到伸張,而是自身的利益。而委托人自身的利益並不總是與正義或公平相一致。用大白話來概括,法律就是一個正方形的框框,框框之內叫做合法,框框之外叫做違法!此乃所謂規矩方圓。但是,在合法與違法之間並非總是那樣界限分明,會有那麼一部分重疊交錯,一般我們稱之為灰色地帶!對於灰色地帶的行為究竟是合法還是違法,就有那麼點子說道了,這也就是我們律師要去動腦筋做文章的地方。因此律師執業無關正義,隻求合法。"

對話二:關於生存與發展

鄭斌:"感覺起步真的好難呐!根本沒有人願意相信我們這些新人,沒有案子做,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魯鳴放:"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個二八定律。也就是說,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業務份額,而百分之八十的人隻能去爭搶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業務。在我們律師行業,這個比例也許達到了百分之九十!確切地說,是百分之十的所謂成功律師占據了相當於百分之九十業務份額的經濟收入!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字塔,成功和富裕的僅是塔尖的極少數,他們是律師界的光環,一切關於律師的美好傳言皆因他們而生。而你,鄭斌,在塔的最底層!這就是你麵臨的生存狀況。

"不要好高騖遠,開頭的三五年,律師職業就是你吃飯和謀生的手段!七十二行之一而已,與路邊那些搬運工沒有任何不同。但是,你要在心裏始終把它視為你最崇高、最神聖的事業!等你度過了最艱難的創業階段,等你有了一定的業務基礎和經濟基礎時,你要做大、做強你的事業,事業是可以傳繼的,而職業隻能用以謀生!"

或許,這就是律師這個職業的殘酷之所在,也是這個職業的魅力之所在吧!

這部小說將為您講述關於鄭斌、關於魯鳴放、關於中國律師的許多故事,帶您走入這個既神聖又神秘、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

同時,這僅僅是一部小說。書中的人物、地名、名稱、情節、情景、案例均為虛構,若與現實相同或相似,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