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有些不好意思道“就是小麥問題,我說了你可別有什麼情緒。”
李江大概能猜到一些。
無非就是口糧唄。
眼下麥子收了,交了公糧,留下糧種和基本口糧,剩下的一些就會分給村民,優先強勞力,然後就是弱勞力,再者是老人小孩。
這年頭大家都是勒緊腰帶過日子,誰都想多分點,但剩下的麥子就這麼多,肯定是不夠分的。
李江來的時候都月底了,這個糧估計沒他的份,不然其他村民肯定有情緒。
果不其然,李衛國道“你也知道,你來咱們村的時候已經是月底,這次麥子的結餘,沒辦法分給你了。”
這要是其他人,肯定得嚷嚷著等一點,但李江無所謂,家裏不差這兩口麥子,真要了反而讓別人說閑話。
“沒事,我剛來,咋可能分糧,有基礎口糧就行,剩下的我想辦法。”
李衛國還是很不好意思,畢竟怎麼說李江都是他落戶的。
越想越覺得虧欠,他扭頭朝自家雞窩走去,回來的時候手上多了倆個小雞仔。
“家裏多了幾個小雞仔, 太多了養不活,給你吧,以後下蛋也能賣錢。”
李江有些感動。
這年頭哪有嫌棄家裏雞鴨多的,肯定是越多越好,哪怕養不了,雞仔還能賣七分錢呢。
“不用了衛國叔,我心裏真沒啥意見。”
“拿著吧,真養不了,你要不想讓它下蛋,那等大一點吃了也行。”
再三推脫之下,架不住李衛國堅持送,雞仔還是收下了。
沒多停留,李江返回家裏。
“小嬋,你看我給你帶了什麼....”
李江亮出手裏的小雞仔。
“呀,小雞仔(⋈◍>◡<◍)”
小嬋看到後歡天喜地的朝他跑過來。
她從早就纏著李江要小雞仔小豬崽。
不為別的,就是覺得在家沒幹多少活,是吃白飯的,為此李江開導她好幾次了。
這次有了小雞仔,終於可以消停一段時間了。
他又想起衛國叔家的十多隻老母雞。
這成天打野食兒的老母雞,燉湯絕對香。
不過他家裏就他和小嬋倆人,想想還是算了。
倒不是怕被扣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帽子,而是純粹養不了這麼多。
最初李江第一次來李衛國家還在想,咋養了這麼一大群雞鴨,不是說這東西不能超過家裏的人口數量麼?
不然就是割資本主義尾巴。
後來他才知道,是他理解有問題。
不是不讓養,是不能讓勞動力“單幹”
集體主義就是要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掙工分,而不是把養雞鴨生豬當成主業。
喂雞鴨生豬都是老人,小孩的活。
要是成年勞動力當主業養,才是割資本主義尾巴。
其實大量養殖隻要有能力,這種情況不但不會被批評,還會鼓勵。
要不城裏吃的肉,吃的蛋,豈不是更緊缺?
當然,因為養殖條件還有年齡限製,想多養也不可能。
生豬這一項就能卡住絕大多數家庭。
農村戶口沒有肉票這一說,吃肉全靠這頭豬呢。
拉去食品站,去五留五以後,給你等額的肉票和錢,這樣你才能換肉吃。
不要就養兩頭,交一頭,留一頭自己殺。
不管怎麼數,想要吃肉,你就得喂,喂就得去割豬草。
大人得上工,這活就得小孩幹。
養多了,那就吃的多,吃的多小孩割不了這麼多豬草,大人下工還得幫忙?
想再養點雞鴨就捉襟見肘了。
這也是製約村民養雞鴨規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