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1 / 2)

下午,李江興衝衝的朝紅薯地走去。

他雖然沒種過紅薯,但是給紅薯翻過秧。

他記得小時候跟爺爺去田裏給紅薯翻秧呢。

紅薯如果不翻秧,紅薯藤上的根須會長成小薯塊,分散輸往主根的營養,營養不集中會影響紅薯塊根的生長,導致紅薯長不大。

而每次翻秧,都會摘很多紅薯葉。

這玩意是能吃的。

紅薯葉能蒸著吃,紅薯杆可以炒著吃。

味道還不錯。

尤其是紅薯梗,放油鹽一炒,清脆爽口,想想都流口水。

隻是現在紅薯才種下沒多久,沒到翻秧的時候。

他也就吃不上紅薯的兩個副產品了。

澆水不是力氣活,不過需要彎著腰或者蹲著。

等挑水的把水送過來,婦女們就開始用水瓢澆水。

這是個繁瑣的過程。

放眼望去,一大片全都是綠油油的紅薯秧。

種植麵積比遠處的玉米多了好幾倍。

在這個年代,紅薯因為產量高,可謂是妥妥的救命糧。

沒有之一!!!

李江和婦女們一塊澆水,也沒多不好意思。

勞動光榮嘛。

這點臉和命比起來,差遠了。

他和這些大姑娘小媳婦兒也聊得來

李江怎麼說也是21世紀的青年,見識在哪擺著呢,哪怕很多事情不能說,但稍微顯現一點談吐也能逗的她們大笑。

三個女人一台戲,十個女人那就是村裏的情報中心啊。

張家長李家短的,她們那叫一個清楚。

李江也借此了解不少事情。

就比如他們這裏沒有生產大隊。

早些年確實有,不過他們以前遭了災,人跑了大半,剩下的人挺過來,慢慢恢複生息,

但人數也大不如前,加上村子之間離的遠,幹脆把生產大隊直接合並到公社了。

有什麼事情就直接去公社開會。

他們這個生產隊裏牲口不多,隻有四頭黃牛,兩頭驢,一頭騾子。

農機設施那是一個沒有,可以說是十裏八村的窮。

還有他之前住的屋。

屋主叫李明軒,是個下鄉知青。

本來回城無望,打算和另一個女知青搭夥在鄉下過日子,

眼看女知青懷孩子了,不成想卻接到了回城調令。

孩子沒了,人媳婦兒也沒了。

李明軒受不了打擊,跳河了。

聽的這李江是無限唏噓。

這人的情緒崩潰真就在那一瞬間。

挺過來,啥事沒有。

挺不過來,就容易走極端。

在紅薯地裏澆水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地裏麵會有馬齒莧。

這是一種常見的野菜,無論是蒸著吃,炒著吃,涼拌吃都行。

這年頭缺吃的,人們看到後也不會放過,全都薅走。

可惜,這個活是除草隊的活,和他一個澆水的沒啥關係,

他隻能趁澆水的空隙,碰到了就薅一點藏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