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元宵節,宋嘉樹化身為13歲的少女,與家人一起走在正街,沿途經過了四五個小巷,街上有的房子為一層,也有為兩層,高一些的有三層。店麵口的裝飾或是掛著招牌,或是掛著布幌子,也有的在外麵設了紅色杈子,或者綠色簾子。
背麵淺淺連綿的小鳳凰山由於建築的低矮,也依稀可見輪廓。
她向西望去,最高處的建築儼然就是黃鶴樓。
她現在的身份是一間布匹商鋪的老板家的女兒,這個身份設定是因為她的父親就是做布匹買賣發家的。
同樣她也有一個哥哥,但是她還想要姐姐和弟弟妹妹,所以各安排了一個。
每次做夢,宋嘉樹都會重新給自己捏臉。她不愛拍照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對自己的相貌並不是很滿意,而美顏功能,她並不喜歡用。
悄咪咪的在夢裏滿足自己,算得上悶騷嘛。
這次她在自己原本的臉的基礎上,讓皮膚美白了一個號,光滑細膩,膚如凝脂。圓溜的眼睛加長了睫毛,濃密忽閃忽閃的睫毛是她心裏的執念。
其它的五官她今天不想改動了。直接推進了夢境。
在文廟前正搭著大燈台,燈台上掛著一排一排的花燈。元宵節必然有的活動,猜燈謎。
沿街的店鋪外側留出一條通道,擺滿了各種攤販,賣頭飾的,賣小吃的,大部分人擺攤都是自己家生產的物品,所以每家都各有特色,琳琅滿目。
隨著夢境深沉,故事的發展不再如她自己入睡時候的設定了,大腦就是這樣的,所以做夢才更有趣。
宋嘉樹很快被攤販的商品給吸引住了,逐漸與家人走散,隻有一個大她丫鬟緊隨其右。
\"買根簪子吧,小姐。這根海棠花銀簪很適合您。”
“沙沙沙,沙沙沙”賣糖葫蘆的人搖動著手裏的竹簽桶。
“要團扇嗎,小姑娘?”
……
宋嘉樹在一個香包攤位前駐足,她從小就喜歡刺繡,相比於長期的打磨一項技藝達到精湛。她更喜歡廣泛的涉獵不同的領域。簡稱:三分鍾熱度。
攤位上整齊的排放著數十款不同的香包。所使用的麵料基本相同,不同的隻是圖案。
她正想拿起一個香包聞一聞,卻聽見一個尖細女聲:“這些香包我全都要了,給我包起來吧。”
她的丫鬟小聲嘀咕,我們小姐還在挑選呢。
宋嘉樹擺手示意不要緊,卻也不免要回頭看看是哪一路神仙這麼大手筆。
“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貨色,帶回去打賞給院裏的丫頭媽媽們罷了。”原來是城東王家的女兒。宋嘉樹還在閨中,也就是元宵這樣的節日可以出門逛一逛。
王家的女兒她是見過的,原因是對方跋扈的性格在整條街都很有名。
一個小廝便上前,與老板交涉銀兩。一共103個香包,每個10文錢,本應是1030文。小廝也沒的大砍價,隻讓抹去零頭,直接給了一貫錢。
這王家性格跋扈,在錢財上倒也算大方了。
按照現如今的米價,一斤米9文錢。這香包繡工不錯,但由於所用麵料普通。放的香草是紫蘇、薄荷等鄉間常見種植的香草。因而賣不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