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記點點頭,看向國土局局長,“老梁,你來說說。”
被點到的國土局局長咳嗽了一聲,接過話頭,說:“這些工業用地企業,其實我們都一一走訪過,這些企業的財政狀況大多比較差,動遷補償款也不足以應對動遷所帶來的各項費用,還要對動遷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就業做出妥善安排,因此,協商難度比較大。”
袁書記笑了笑,“辦法總比困難多,政府管理工作,應該是為企業發展做服務,企業發展好了,政府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比如高新區就做得很好,我聽說去年,高新區有個廠改製就很成功,是叫華譯電子廠吧……”
說著,回頭看向開發區區委書記劉林:“劉林,你們區是有個華譯電子廠吧?”
“對,以前是國企,現在改製成了私企。”劉林說。
袁書記說:“我聽說了,改製之後,華譯電子廠重新煥發了生機,不但效益非常好,還解決了不少下崗工人就業問題,甚至把市占率做到了國內的第一。你看,企業發展了,這不就有了動遷的條件了嗎?”
說著,又看向林慶國,“慶國同誌,我聽說你前幾天還到華譯電子廠調研去了,你給大家說說那裏的情況。”
林慶國心中一動。
袁軍是一個極為強勢的一把手,但作為一個空降的市委書記,想要打開自己在地方的局麵,除了要展現自己雷厲風行的領導作風,更要注意恩威並施,一味打壓早晚會起到反效果。
團結好地方幹部,才能減少阻力。
而華譯電子廠就是袁軍拋過來的橄欖枝。
林市長嗬嗬一笑:“袁書記說得對,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大發展,大建設的時期,很多之前的土地使用規劃,已經和目前實際情況相背了。”
說著,站起身來用手指在地圖上圈了圈。
“就拿前幾天我去調研的這個華譯電子廠來說吧,在八十年代,這周邊全是各種類型的工廠,現在呢?
原來的那些工廠陸續都搬走了,建成了鬧市區,居民區,小學,中學,就剩華譯電子一個製造業工廠,釘在這片區裏最繁華的中心,日夜開工,機器轟鳴。
很明顯,在這鬧市區裏麵再留這麼一塊工業工地,辦工廠,已經不合適了,不僅會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對於華譯電子廠本身的發展,也是一種桎梏。”
林慶國又看向國土局局長,說:“至於老梁說的,工業用地動遷安置成本高,協商難度大。
我認為可以向高新區學習華譯電子廠改製的典型,從企業根本問題出發,推行一企一策,發揮政府融資擔保平台的作用,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以達到積極推動中心城區工業用地性質變更,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咱們蜀都的人居環境的目的。”
“一企一策,慶國同誌說得好啊。”袁書記滿意的點點頭,環視一圈,說:“同誌們,蜀都市不止隻有一個華譯電子廠,咱們管理單位,就應該積極運用各種政策工具,給企業創造發展機會,企業發展了,才能更好的推動城市中心工業用地的轉型,更好的指引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