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不以年齡論英雄(2 / 2)

林譯接過文件,逐頁翻看,成鬆林在旁做起了介紹。

“這個叫京冬多媒體網的公司,主營數碼產品商城,目前員工30人不到,去年銷售額差不多5000萬,現在運營資本非常吃緊,目前正在和一個國企上市公司接觸,想融資。”

林譯很快就看完了手上的數據,“他們談到什麼程度了?”

“據說剛剛牽上線,還沒具體談。”

林譯微微點頭。

京冬在98年時在中關村還隻是一個賣視頻刻錄機之類設備的櫃台。靠著劉強冬的幹勁和明碼實價、薄利多銷,京冬不斷野蠻生長,到03年,京冬已經發展成十多個櫃台的規模,但這一年,非典來襲對線下產業的影響嚇到了劉強東,他果斷轉戰線上,創立了京冬多媒體網。

轉戰線上的頭幾年裏,他以辦公室為家,白天辦公,晚上就睡在地板上,每隔兩小時他就起來上論壇當客服解答客戶問題。

憑借這樣拚命的勁頭,建立了產品的口碑,到2006年初,京冬銷售額就超過了8000萬,而運營資本也開始吃緊。

但此時的劉強冬,對於融資、VC(風投)可謂是一竅不通。前世劉強冬便在06年初差點用40%的股權換取了一家國企上市公司500萬的投資。

林譯問:“和京冬多媒體約了沒有?”

成鬆林看了看手表,“約了,您說盡快,我就約了今天下午,先去酒店休息一下再過去正好合適。”

阿龍發動汽車,往酒店駛去。

劉強冬最近的確有些著急上火,互聯網果然是燒錢的玩意兒,做實體幾年賺的錢都已經消耗一空了,現金流捉襟見肘,眼看員工的工資就快發不上了。

好不容易通過朋友聯係上了一個有投資意向國企,對方也在搖擺不定,這可急壞了劉強冬。

這中間還有一個叫紅岩資本的風投公司聯係上門,明確了投資意向,想當麵聊聊。

問了一圈朋友,都沒聽過這個紅岩資本。心裏雖有些猶豫,但抱著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心態,他答應了對方的邀約。

當真正見到對方時,劉強東還是被震驚到了。

和他一樣,都是出身農家,靠著自己白手起家,短短兩年手下產業便橫跨能源、電子產業、互聯網和投資,32歲的劉強冬嫉妒之餘,更多的是佩服。

不以年齡論英雄。

劉強冬恢複常態,熱情地和林譯握手。

劉強冬給林譯的感觀相當不錯,正如前世各路媒體對他的評價一樣,耿直、真誠、務實。

寒暄幾句之後,劉強冬率先按耐不住,“林總,之前在電話裏,我聽成先生說紅岩資本想投資咱們京冬?”

林譯點頭,“劉總,我是做消費電子的,也在自己的社交網站銷售自己的產品,所以很看好京冬多媒體的模式,希望我們能進行合作。”

劉強冬也沒遮遮掩掩,苦笑道:“林總,我現在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京東雖然有很多想法,但現在的確是錢不夠用了,非常歡迎你來投資。”

林譯一愣,隨即釋然,這就是劉強冬的風格,耿直不做作。不過還真是第一次遇到企業家在談判中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底牌亮給別人看的。

不過,這種務實坦率很對林譯的胃口,兩人聊得十分投機。林譯聽完劉強冬的商業構想,妥妥的還是前世京冬的風格,當即決定投資。

現在投京冬,相當於天使輪了,怎麼算都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