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仰武試過了,不溫不火的成績。梁時因為投靠在崔常意手下,得罪了一些人,科舉點名次時被參了一嘴,隻得了探花。崔常意知道後很生氣,將對方記下。
一番謀劃後,崔常意坐擁了巨大的金錢,朝堂上也有一定的新勢力。
春華坊背後是宋明。他是這個世界的人,但意外知曉了劇情。年幼相識的小姑娘一直是他心上一彎永懸不落的明月。但也因為劇情,知曉她的未來,與自己沒有可能。因此隻是默默守護在一邊。
崔老夫人生辰,崔常意與崔氏打開天窗說亮話。(即第一章,我要此後我說是,天下無不是)。崔氏直言並不知曉她的真實身份,她的母親不會甘願聽人擺布。當年那位公子,鸚鵡口中的白塵,是當年皇位之爭的一位皇子。他失敗,因此喪命。崔氏一往情深,想要扶植他的血脈坐上皇位,全了他的遺憾。崔庸就是崔氏與宋白塵的兒子。(若取中字即諧音送終)
但皇帝與崔常意的母親年少情意深厚。後來她母親被崔氏算計,嫁給了崔庸。後淪為棋子,被崔氏暗中送到宮中。崔常意的父親究竟是誰,鍾氏與崔氏談話時,直言並不知是誰。
但不論是誰,她身上都有皇室血脈,這位置,她都坐得。
崔庸與太後做交易。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告知的便是太後崔常意實則為皇帝女兒一事。皇帝心中有猜測,但並不確定。愛屋及烏,是以對崔常意很關心。後來太後坦白,皇帝不顧天下悠悠眾口,將崔常意封為公主,接回了宮中的摘星樓。(這是很久以後)
崔氏壽宴上,崔常意與崔平達成交易。她要掰贏崔庸。這是第一步。
她讓崔平走。崔氏不得不棄車保帥。
崔常意起初勢力還小,朝廷上也多為科舉新上去的寒門勢力。一切都需仰仗崔氏。
幾年過後,宋時說服崔常意,與崔青意情投意合,暗定終身。崔常意與崔青意始終關係親密。崔青意生母身份太過低微,崔庸倒後,崔常意還不夠強大,她不在,宋時不在時,會被極盡排擠。崔常意為她發過很多次火,有兩次鬧得格外大。
崔氏不滿。事不過二。趁崔常意不在時,依著崔青意對崔常意的感情,三言兩語PUA了她,讓她服毒自盡。崔常意回來後,隻看到了崔青意帶淚微笑的屍體。
從此以後,她就很少顯山露水了。
背後有楚玉,宋長戚,崔氏。她成長得很快。
後來,她收了個婢女。既開篇在金陵救下的那個小姑娘,有一雙生的與她記憶中年幼的崔青意極其相似的眼睛。跑出了青樓,一路憑著看人顏色,見風使舵的勁混到了京城。賣了崔常意兩次後,被喂了啞藥,留在她身邊。
後十分忠心。
薑之於是我設想的另一本be小說男主。
皇帝死後,宋明不和她爭,宋時因為崔青意離奇的身亡和崔常意很不對付。崔常意被封為攝政長公主,兩人水火不容,分庭抗禮。
宋長戚看出崔常意無心與他的感情,朱雀樓的勢力贈與她,便回了邊疆。
後來崔常意以女子勢弱為由,假意退出皇位之爭。又稱宮中煩悶,還是外邊自在。便出了宮。
一日夜深,橋邊冷月琉璃白。
崔常意夢魘驚醒。那婢女很關心她。崔常意擺了擺手,稱無妨,隻是道自己看開了。讓她進宮請宋時說說話。兩人本為兄妹,又關係親近。不該這樣冷漠。
她給那婢女下了藥,以一張與崔青意三分相像的臉,和那對一般無二的眼睛。
彼時的她手下已經有很大的勢力。流言蜚語,半夜時間已然足夠。
宋時和那婢女枯坐了一宿。
他將實情告知了她。出乎意料的是,那婢女並沒有怨恨,沒有一絲一毫的負麵情緒。帶著視死如歸的氣概,以及早先在青樓學的本事,竭盡全力。
他依舊巋然不動。
第二日,便退出了皇位之爭。帶著那婢女行走天下。偶爾醉了酒,便與她講一場少年往事。
崔常意即位。崔氏囚禁。
*
新皇登基,頒布王召,從即日起,往後不分男女,不論年齡,不較尊卑,隻以才德選拔人才,能者、賢者居之。
至於皇室宗親,按禮製封賞。尤以先大皇子,今逍遙王恩寵最深。
新皇手段雷霆,農工商三業全麵整頓,不消五六年,吏治較為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大乾國力強盛,躍居三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