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兒院(1 / 2)

這是一座頗有曆史的孤兒院,圍牆上彩料像幹裂的紙片一樣稀稀壤壤的,鏽跡斑斑的紅漆鐵柵欄不時發出“嘎嗞,嘎嗞”的聲響。

孤兒院的小院裏,三五個中年人領著一個4歲的小女孩,其中一個似乎在跟院長商量著什麼。小院內牆有棵爬山虎爬滿了整個內牆,秋末的葉子也沾了些楓的紅色隨風搖曳著。

此時的中年領頭人已經和院長商量好了,他們談完就徑自丟下小女孩離開了,望著他們離開的方向,院長停頓了片刻才走到小女孩的麵前,牽著她的手回了屋子。

孤兒院除了大門進入的小禮堂外,還有幾間孩子們和院長住的房間,而平日裏偶爾會來的阿姨則是請的臨時的。

在這裏的孤兒們可不是什麼都不用做的,他們中間稍大點的孩子要學手藝,製作一些簡單的工藝品。小點的要學會打掃衛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而廚房裏的工作則是由院長親自負責。

這個又窮又破的孤兒院裏,孩子們並不多,隻有二十幾個。除了十五,六歲的孩子已經能獨立打工掙錢的離開了這裏,其他的孩子每天都要兢兢業業的幹好自己的活,然後祈禱會有個好心人來領養他們,否則這樣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得持續到他們有能力獨立為止。

院長是個已過半百的老女人,歲月是她的臉上留下了深刻的皺紋。其實她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她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接下了這個孤兒院,而這個孤兒院並沒有多少國家的補貼。

每年的經費在經過層層剝削後,到她手上的錢隻剩平日的夥食費了,甚至還是在一年吃不到幾次肉的預算下的,而其他的費用則必須靠她自己的積蓄和孩子們做的工藝品掙來的錢。

院長將小女孩帶進了小禮堂,兩行長長的桌子旁是麵對麵的四行座位,第一行的桌子上擺著成品和半成品的手工藝品,有七,八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在專心的工作著,而另一行的桌子上是一些在學習寫字的小孩子。

現在已經是下午了,小孩子們上午洗好衣服和打掃完衛生,下午才能來這裏由院長親自教他們認字,這是他們一天最興奮的時候。

院長把小女孩領到禮堂後,把她介紹給大家,並叮囑他們以後要好好相處,然後又給小女孩安排了住的地方。

孤兒院的孩子們對這個新來的小女孩並不感興趣,與其花時間來討論和歡迎這個新來的小女孩還不如多學幾個字,以後可以能在領養他們的“爸爸、媽媽”麵前好好的表演一下。

在孩子們的心裏想法很簡單,被領養就等於有家了,就不用好多人一起睡一個房間,也不用天天一大早就起來洗衣服打掃,不用天天半餓不飽的,為了這個目標孩子們之間也會有小小的競爭。

院長安排好小女孩後便沒在管她了,4歲的小孩子實在是幹不了什麼。這時的小女孩還懵懂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她隻記得昨天他們一家去公園玩,回家的路上她縮在媽媽的懷裏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不見了,而多了幾個陌生的叔叔阿姨在那說著笑著,車禍是什麼她並不理解,隻知道醒來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見了。哭了好久好久,她被陌生人送來送去最後被送到了這個地方,留她一個人在這裏,前麵的屋子裏有好多不認識的哥哥姐姐們。

她漠然地盯著包包裏的全家福,至此時都未曾發出過的聲音。···········弱弱的分割線··········

時間過的很快,總在人們想抓緊時間的時候發現你在想的時候它已經又跑了好遠。

孤兒院的日子很簡單,洗衣服打掃,半天便過去。,她來這裏已經快2年了,6歲的她並未長多高,瘦瘦小小的樣子和人家4歲多的小孩差不多大,她總是被大家排擠,孤立。可這並沒什麼,她不會說話,也不需要有人圍著她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