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
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學識淵博、見識闊宏、文武兼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他主張富國強兵,倡導洋務運動,被稱為“洋務運動先驅”;他文章獨具豐姿,門生故吏遍天下。
曾國藩在仕途上官運亨通,十年之中連升十級,並在京師贏得了較好的聲望。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修身、養性,努力實踐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曾國藩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從不放棄對自己的品德修養,時常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和自責,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曾國藩一生的理想。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在戎馬倥傯、公務繁忙之餘,寫給家人子弟的書信。曾氏家書行文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灼見,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僅一部家書足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高度概括說:“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在許多家書中反複強調了謙遜、戒驕、寬容,主張“敬恕”。
“君子不器”。“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是幾千年前孔子主張的東方君子的美德,包涵了三個層麵的意義:君子,首先要有道德,有技能,因而社會適應性強;第二是踐履道德;第三是以道交友,從道而不從利。孔子的這些關於君子品性的闡述,在曾氏的家書上,再一次得到深刻的印證。
本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家書之精華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語,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見,是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經驗之談,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