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暗湧滾滾(1 / 2)

長公公接過國書正要誦讀,卻被逕王揮手阻止,隻對著應侍郎問道:“黎國國書內說了些什麼?”

此刻淳於甄目光陰寒,應侍郎得見,越發的直不起腰,冷汗直流,卻拱手過肩,顫聲稟報道:“啟稟。。。啟稟陛下,黎國國書中談及能與大逕聯姻之喜也談及黎國思念皇子之痛,今年黎國六皇子已是年滿十八,照黎國之傳統,男子十八將行冠禮,皇子封王,成婚。故而。。。故而黎國希望大逕能將黎國六皇子送回黎國。”

殿中一片寂靜,淳於甄麵無表情,隻眯著眼看著應侍郎。然而眼神之中已是難掩凶光。

“侍郎不說,朕倒是想不起來,原來那黎國送來的小皇子,如今卻已是成年了。此事眾卿們有何見解?”

逕王淡淡問道,而話落大殿之中卻是異常的安靜,竟是無人議論。都低垂著頭,不敢做聲。

逕王麵色稍有不悅,冷冷問道:“怎麼,到底送不送還,眾卿全無意見麼?”

“臣以為,如今逕黎成姻,若是再將黎國皇子留於宮中,恐會被他人議語。不如借此機緣,將黎國皇子送回黎國,盡顯大國之寬仁,誠信。更叫他國信服,可謂百利而無一害。”應侍郎低頭說道。

逕王點了點頭,並未開言。

淳於甄麵色不祥,正欲開口卻聽淳於昊上前說道:“父皇,兒臣認為黎國本為屬國,並非敵國,當年大逕於暇蒼國交戰,黎國將皇子送來大逕,表明了黎國對大逕的信任,此際既然黎國送來國書望能將其子送回,讓他得以封王成婚,合乎道義,若我大逕有心難為。非但叫黎國之民寒心,更叫他國對大逕心有猜忌。卻無益處。”

“父皇,兒臣認為不可送還。”淳於甄沉聲說道。

“哦?太子另有看法?”逕王笑道。

“三弟所言故而有理,但卻隻是淺顯之理,當年黎國與暇蒼國原為友邦。暗自交好,大逕與暇蒼國交戰之時,大逕本有意領黎國派兵助戰,而黎國卻百般推卻,實有隔岸觀火之意,這便是黎國對大逕之不忠,而至戰時,暇蒼國節節敗退,黎國唯恐大逕借此機會將他一齊吞並。惶惶不安,將皇子送於大逕,這便是黎國做賊心虛,於大逕之不信。

兒臣以為,從屬國之間,本就不是對等,以大逕之國力,若一味謙和懷仁。倒是給了他國一個軟弱的錯覺。人既已送來,何時送回卻是該大逕決定,並不是他想如何就如何,若是以為結了一門親事,就於我大逕皇室攀上了親家,以後想如何就如何,那豈不是叫人笑話?”

他有意挖苦淳於昊,對方卻麵不改色。朝中略有輕笑低語,“嗬嗬。莫不是太子殿下存有私心,不舍得將黎國皇子送回去吧。”薛銳說完,越發笑得開懷,其他大臣卻一下子不敢再笑。

“薛將軍什麼意思?”淳於甄暗自握拳看向薛銳。

“末將的意思是,黎國太子常年伴於太子殿下,料理事物,並隨殿下出兵漠北,立下汗馬功勞,可謂德才兼備,有目共睹。而太子殿下數來惜才,若是能將他留在朝中為大逕所用,倒也並非壞事。”

淳於甄聽薛銳此番言語話中帶話,顯然是嘲諷於他,給他難堪,卻不能反擊,隻朝他冷冷一笑,麵色卻越發的難看。

原本那些堂而皇之的言辭,因薛銳的挑撥,頃刻染上了私情私欲,況且朝中之人對淳於甄與阮鈺之間的曖昧關係早有耳聞,此刻便更為坐如針簪,低著頭,著實尷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