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曆368年,時景朝皇帝景懿帝遣使往雲瀾為太子選妃,偶遇大雨,圍困深山,得遇雲瀾五公主雲苓頑皮溜入山中,兩方相逢,又見山洪,危在旦夕之際,一龍尾蛇神頭頂龍角之仙驟出,救其於危難。
龍神言說,此二番問世,為救天命貴女。
雲瀾王君再三追問,龍神終是吐露,此女命數貴重,得其者可得天下太平,又指出此女命中所在之地——正是景朝皇宮。
景懿帝聞言大喜,下旨許她為太子正妃,許諾日後太子登基她便是唯一的皇後,她死後太子也不可再立新後,於她十五歲入景朝與太子完婚。
往後十年,景朝皇宮朝廷風雲變幻詭譎,此樁婚事便拖了又拖。
新帝對自己的這樁婚事,從一開始就滿心不滿,甚至於老皇帝死時他心中的解脫要遠大於傷心。
自古皇家多無情,他更是繼承了他父母的這份無情。
他父皇死,他未哭;他母後死,他覺得活該。
可要他自己死,他是決計不肯的,他甚至想好了若是他皇叔來逼他就義,他可以將江山讓給他。
隻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景白川沒有要他的皇位,隻是恭恭敬敬地迎他為皇。
可是做皇帝卻遠不似他所想的那般快活,沒了他父皇母後的壓製,他以為自己總算迎來了解脫,可以肆意妄為隻做他自己。
但將他送上皇位的那位,他的親皇叔景白川,接替了他父母的角色,開始了另一種形式的壓製。
他憋屈得還不如一個閑散小王爺!
他怒。
但他敢怒不敢言。
大抵景白川經曆過太多的血腥和風雨,所以他身上的血腥氣很重,小皇帝不敢招惹。
他其實也不是沒有瀟灑過的,至少在剛登基的那兩個月裏,他這個皇帝做得還是很稱心如意的。
就是後來景白川在某天突然帶著長槍來上朝,當著他的麵殺了一個副將。
從此,景朝,他做皇帝,景白川做丞相。
當然,隻是名義上的。
不過好在,景白川對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向來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是以小皇帝和雲瀾公主的婚事他從不提起,也不管小皇帝後宮收了多少女人進去,即便朝臣上書懇求,他也從不理會。
這婚事就這樣擱置了下來,又拖了兩歲。
景白川比起先帝和先後,除了朝政和權力,他什麼都不會管小皇帝,小皇帝對此倒是頗為滿意——但並不滿足。
譬如金銀開銷,事關國庫和民生,景白川對此抓得很是嚴緊,他自己過得像廟裏的和尚,就要求他這個皇帝也要跟他一樣過得“清貧”。
這年,於景朝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不平凡於,這一年的景朝百姓,實在是多災多難,雖稱不上是民不聊生,但也差不了多少。
年初南方的洪水,年中北方的幹旱。
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幹旱造成的難民和救濟之事還未完全解決,西北的黃沙又裹挾著大風而來,淹沒了不少百姓房屋和田地。
其實,這本也不算大事,至少於景白川而言,天災既已成災,隻能吸取教訓,然後帶領手下一眾大小官員積極抗災和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景朝國力豐盛,度過這一難關並不算很難。
可偏生有人在此時陽奉陰違生出各樣的事端,有人故意鬧事,有人提升物價,但好在景白川向來雷霆萬鈞,很快也控製住了局麵。
還未消停片刻,便又有人闖了丞相府,狀告有人貪汙災款。
景白川聽聞此事怒上心頭,隨即就派人前去徹查,到底是查到了那些膽敢欺上瞞下的遠在西北賑災的官員們,是被朝中靖國公所庇護的。
這位靖國公與皇室並無瓜葛,於內於外也無甚大功績,不曾攘內更沒有安外,在小皇帝登基之前隻是個無名小官,負責看守皇城,他能得如今地位全靠他會站位,當初景白川以清君側為名打進皇宮時他曾冒死傳過話,所以在小皇帝登基後他便借勢一路攀登,短短七日便做了靖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