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道童趣傳讖 彥初雲天神(1 / 3)

泱泱華夏年千載,

浩浩中國歲百代。

帝王仁德史書記,

英雄壯舉眾口傳。

吾華夏古國,文明聖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數千年來,五方之地,合而分之,分而合之。朝代更迭,仁帝明君如日月,金輝炫映,愛民興國,引得外邦仰瞻俯覷;更有那英雄豪傑似星辰,異彩閃耀,懲惡揚善,博得百姓誇傳讚頌。

夢時幻世①,吾華夏五方之地又各成一域。居中者名曰:垚;居東者名曰:森;居西者名曰:鑫;居南者名曰:焱;居北者名曰:淼。

這五方屬垚國之地最廣,其轄共分十道一百六十七州。國都位於土州,實為錦繡繁華之地。土州東北方有一小觀,名曰:虛言觀。觀主道號:雲夢者。此人慣看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故而深居簡出,每日裏修身養性,覽書閱卷,自得其樂。

甲子年正月初一,雲夢道人對其徒代傳語言道:“吾華夏四分五裂,已逾百載。今森國有一王子,將收攬霸業。五方之地定會因此狼煙遍起。我著有《合華預錄》一冊,今交與你。你可憑此《合華預錄》雲遊四方,見機點撥天下英雄豪傑,促吾華夏早歸一統。”傳語道人諾諾連聲,接了《合華預錄》來看。但見其內人分忠奸,位有尊卑;行分善惡,事有大小。種種類類,始始末末,看得傳語道人愛不釋手。

翌日,傳語道人拜別師父,帶了兩個道童往森國而去。一路上,曉行夜宿,來到森國邊境。傳語道人望著前方平靜祥和的國度,想到今後數十年間,華夏英雄豪傑紛爭亂世,皆以此為端,不禁慨歎。

森國共分六道六十三州。六道之中唯開延道與垚國接壤,故而人物風情與中土較為相近。其所轄境內有一榞州,此州刺史乃是森國九王子木縱。此人才智出眾,仁愛有加,實乃上稱君心,下得民意,在森國頗具盛名。

一日,木縱坐了官轎,緩緩由露機觀前經過。忽聽得有二童一唱一和道:“太平天下願久長!久長?久長!金殿茅屋望永祥!永祥?永祥!汝願久長!吾望永祥!久長!久長!永祥!永祥!”木縱聽那稚純甜悅的童聲歌謠好生有趣,不由得向轎外望去。隻見不遠處,兩個小道童每人手中拿了一支嫩竹,又是唱和,又是嬉鬧,前追後逐,已是樂不可支。木縱見了甚是歡喜。於是吩咐隨從去喚二童前來。

不多時,隨從將二童帶至轎前。隻見二童皆是頭梳雙髻,前發齊眉,後發披肩,紅撲撲的小臉滿是笑意。他們對轎內之人很是好奇。於是踮著腳,探著頭,向轎內張望。木縱見他們這般懵懵懂懂的模樣,覺得實在有趣。他步出轎來,和藹地向二童問道:“你們方才唱的是什麼歌謠?”唱童答道:“祈福歌!”和童緊接道:“哎!就是!”木縱見二童說話也是這般一唱一和,越發覺得二童好生可愛,便又問道:“這歌謠是何人教與你們的?”唱童答道:“是家師所教。”和童又接道:“哎!沒錯!”木縱看著麵前的兩個小道童,不免對他們的師父產生了好奇之心。他心內想道:“不知是何等樣人,能夠教導出如此乖巧可愛的兩個小道童?”

就在此時,那唱童學著大人模樣,撣了撣衣袖,整了整衣襟,一本正經地言語道:“今與殿下相逢,實屬機緣所致。我有幾句讖語欲贈殿下,望殿下勿作戲爾!”木縱見唱童這般言行,即覺好笑,又覺詫異。那唱童言罷,又現出頑皮本色,嘻笑著向木縱言道:“這是家師要和您說的話。”和童見唱童已然說完,便就圍繞著唱童,一邊拍手,一邊蹦跳著笑道:“你學的真像!你學的真像!”木縱不經意間,已被兩個娃娃童真乖巧的言行,勾起了一片童心。他見和童沒再接唱童的話尾,便就逗那和童道:“你怎麼不說‘哎!就是!哎!沒錯!’了?”和童撓了撓頭,撅著小嘴兒,窘著小臉兒道:“我給忘了!”木縱見和童如此這般,實是忍俊不禁。

“這是您日後可解的讖語。”唱童手托一軸小卷向木縱言道。“這是您日後不可解的讖語。”和童也手托一軸小卷向木縱言道。木縱見二童均手托一軸小卷,獻於自己麵前,實當此舉為兒戲。自己乃一州父母,豈能去收那兩個娃娃手內的小卷。但當他看到二童那純真的明眸正急切地望著自己時,不由得念及二童種種乖巧之舉,實是不忍拂袖而去。

沒奈何,木縱收下唱童手內的小卷,轉而笑著對和童道:“這日後不可解的讖語,我要它何用?”和童見問,於是努著小嘴兒,歪著頭,轉了轉那雙聰慧的大眼睛,連聲說道:“有用!有用!”然後踮起小腳,把那小卷放到了木縱的手中。和童見木縱收下小卷,便用衣袖沾了沾額頭,大大地呼了口氣。如同完成了一項重大的使命一般。木縱見狀,好生開懷。

“您為何不看呢?”唱童問道。“哎!就是!”和童接道。木縱見已然收了小卷,權當與兩小兒一同遊戲罷了。於是他展開唱童獻來的小卷。但見那小卷上書有讖語數條。首讖曰:

君詔宣王子朝殿,

社稷安受儲收賢。

兄弟嫌無非奪輦,

己勿歉風雲當變。

木縱見那讖語實是莫名其妙,心內不覺好笑:“我緣何為了兩個小兒,卻當真看起這胡塗亂寫的謬文來。此舉愚極!”但當他欲棄小卷之時,那卷上的“雪尺刀”三字忽入眼簾,木縱心內為之一掠。再看那下麵讖語,但見二讖曰:

新仇人舉手無情,

雕翎箭熊煞傲顯。

舊怨者攔路討債,

雪尺刀碧鱷威現。

木縱看罷,覺此讖語甚是蹊蹺。遂又看那三讖、四讖……

此時路旁林內傳來小貓的叫聲。二童相視一笑,同時用小手比劃著:“別作聲!一起去捉小貓來玩!”然後,二童便就躡手躡腳地循聲入林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