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先天性環境和後天性生長的原因,導致了許多人對“愛”的理解有誤差。
分不清什麼是“父愛母愛”什麼是“戀愛友愛”什麼是“關愛寵愛”等等,這,釀造了許多悲劇。
首先,要先分清楚“大愛”和“小愛”的區別,當然,這兩種愛沒有高下之分,隻是便於區分和理解,所以劃分為兩種。
“大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一種特殊的、自然的情感。
這種感情,其實不用我多做解釋,在我們所生長的這片已存有五千年曆史的土地上,已經出現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人。
他們可以為了理想、信念而去犧牲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樣的人,在五千年的曆史中,身上總是閃耀著別樣的光輝。
如唐朝的杜甫,他寫下的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所體現的就是對社會的一種愛。
如宋朝的嶽飛,他的一生,無一不在描述四個字——忠君愛國,而他體現的就是一種對於國家的愛。
如近代的李大釗,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在體現自己對於共產黨精神的追求。
這些人太多了,逐個列舉的話,根本就列舉不完,而我們所見到的,不過是有記載的,然而還有些人,他們沒有卓越的功績、優秀的才華,所以泯滅於眾生之間,但是他們都有那樣的追求。
不管是有記載的或是沒有記載的,他們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有一種“大愛”的情緒,他們都是純粹的人。
我想說的是,“大愛”雖然偉大雖然永遠都值得被銘記,但它隻是一種情緒,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這種情緒。
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被電視上自己的國家取得的成就吸引,內心突然產生了對國家的熱愛,哪怕隻是一瞬間,那個瞬間也能被稱為“大愛”。
要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隻有“大愛”這一種情緒,隻要是人,都會有喜怒哀樂,“大愛”不過隻是一種情緒,即使它是情緒中最高尚的。
再說“小愛”,它的分類就多了,父愛、母愛、友愛、戀愛等等,除“大愛”之外的所有愛,都屬於“小愛”。
先說“父愛,母愛”,我年紀小,還沒有體會當父親的感覺,但是,我認為,“父愛和母愛”應該是一種精神寄托。
“不怕他們未來沒有出息,隻怕他們經受過痛苦。”
父愛和母愛永遠這樣,他們隻是單純的想把子女護在身後,不希望他們承受世間的痛苦,將來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又希望他們可以多些生活閱曆,少經受磨難,希望他們可以在這個世上永遠開心快樂的活著。
這樣單純又美好的希望,成為了一種精神寄托,也成就了父愛母愛。
再說父愛和母愛的區別,父愛,表達更為含蓄,又更為矛盾,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茁壯成長,將來有自己獨當一麵時候。
又怕自己在子女成長之前,沒有好好的保護子女,這,就是父愛。
母愛,更加自然,又更為細膩,不怕兒女不能茁壯成長,不怕沒有獨當一麵的時候。
隻怕子女為了成長經曆太多,她們寧願子女永遠長不大,永遠護在自己身後,也不希望子女不快樂,這,就是母愛。
總的來說父愛是保護欲和期望的體現,母愛是保護欲和占有的體現。
而我要講的是,父愛不一定會出現在男人身上,母愛也不一定會出現在女人身上,也許一個男人擁有母愛,一個女人擁有父愛,還有同時擁有兩種愛,這些可能都會出現。
即使是父愛和母愛,依然是情緒的一種,有可能在某種情況下會對某個生物或者某個人產生父愛或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