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它給與生俱來的“本有”提供了存在的理由,並使它光榮而流長。那麼“本有”到底是什麼?是清淨、光明、喜樂、善良,是佛與上帝的信仰對人類神聖道德的守衛。在這裏,欲望顯得卑鄙而無恥。它在溫飽祥和等自然需要之外扮演了撒旦的角色,誘惑得我們盡管知道它是罪性的源泉,卻還在流連忘返。
人跟欲望的關係最講究分寸:沒了不行,多了便糟。欲望和人性會黏合成分幣,並告訴我們分幣的兩麵都是分幣而欺騙我們。我想問:要是別人在你的天然秀發中插上滿頭豔俗的花,你是拔下來扔掉還是繼續頂在頭上?奢欲是愛情之外的強暴,是自然之外的添加,是人性之外的獸性。如果不是,它為何讓我們敗壞如斯?
盡管我們堅信麥琪的禮物比賴昌星的凱迪拉克來得更真切,但我們仍然醉心於後者而孜孜不懈。打個比方,簡單生活是你親媽,奢侈追求是你後娘。你樸素美麗的親媽還健在,你卻給自己找了一個花枝臃累的後娘。為什麼?社會越來越繁複華躁、虛偽不實了。但還是要記住,生活越簡單越有質量,大境界、高境界都很簡單。
人生的目標無疑是虛無,可我們對虛無不僅一無所知,而且避之唯恐不及。我們追求利益之豐、地位之高、房車之闊、奢華之極,直到變成欲望的奴隸和工具,境界低下,精神萎然,生命異化。其實我們更應該做的,一是求缺,二是求無,三是求淨,四是求心性光明。在一無所有中求得一無所缺,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如果你打算律己並利他,你就獲得了信仰的關注,就不必進廟朝拜。信仰關注的並不是祈求和膜拜,而是仁愛、良善、信實、溫柔、節製以及所有對真理的踐行。人活著,無情無愛便是罪。如果我們連有情有愛都不在乎,那麼朝拜比不朝拜更糟。神會一眼認出你:那廝居然也來了。說到底你膜拜的不是偶像,而是你自己。
現實的汙濁並不是我們放棄清潔的理由。心境和生活的距離也許恰恰就是我們觀照自己的平台。如果我們希望別人善良,首先自己就應該善良。做一個好人並不難,有時僅僅做到不同流合汙就夠了。人活一世,沒有必要事事遷就別人。如果你還有餘錢,就給她一碗飯,你將自賞一天。被施和施舍都可能是喜樂的源泉。
燒香的人越來越多了。越多佛就越孤獨寂寞,那份孤獨是眾裏身單的孤獨。因為佛完全被誤解、曲解、拆解了。這跟背信棄義是一樣的。許多拜佛的人,實際上拋棄了佛。佛一無所有,是斷財歸真、清淨不為的象征,而我們卻為貪欲而求、為癡妄而拜,公然拿汙垢之心染濡神佛之意。越是萬頭攢集、香火彌天的寺廟,信仰就越荒涼。
恭敬心決定一切,而不是香火。連人都不願待在煙塵汙染的環境裏,何況清潔如高山白冰的神佛呢。虔誠既是前程。心香一瓣足平生,無事澄然對天空。素人素心即可迎來清天麗地。真的信仰屬於靈與肉的交彙,是極其私密的人天對話。在臥室靜然完成的祈禱和懺悔是最有效的朝拜方式。種佛在心田,你有什麼好怕的!
最初,我們幹淨得難以想象:冰山來水、森林湧泉、雲上高藍、潔裏清風,綠如滴露的翡翠、白似幻空的羊脂玉,晴朗的肉身中是冰心月魂。通透、虛無、光淨至極。體無垢,心不染,絕了纖塵,來了光明。畫圖本無色,音樂石上流。心性純粹到空空,澄淨到你根本不存在,是無有和自性本身的顯現。這就是明空赤露。
但我們很快失卻清爽,汙染來自家人、社會、後天的一切。金錢給你俗色,人際給你庸顏。權欲讓你無恥,財欲讓你無德。利益侵害而來,爭奪發生在每時每刻。你是清澈的水,卻被摻雜為酒、為奶、為含滓之泔、為爛泥之汙。陰暗、憤怒、嫉妒,伴隨著肮髒、下賤、可憐,癡妄不明、貪婪不潔、瞋恨不寧。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