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槍頭已經完成了,麻煩把我準備好的槍杆材料拿上來吧!”林遠放下了手中的鍛造錘對節目組的工作人員說道。

既然已經知道了對方大概率會找自己比拚鍛造長槍,林遠當然會提前做好準備。

在長槍的鍛造中,槍頭雖說也很重要,但是槍杆才是重中之重。

多數人都認為長槍的槍杆隻是木頭做的,但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

雖然硬木材質確實很輕,對於動輒兩米多的長槍來說,使用木製槍杆更加方便於戰鬥。

但是長槍的槍杆如果隻采用硬木製造的話,它的堅固性就會非常的差,畢竟硬木本質上也還隻是木頭。

特別是在麵對敵人的砍殺時,隻要力氣足夠大,一刀其實就足以砍斷長槍的木質槍杆。

木頭的材質對於戰場上的環境來說還是相對脆弱的,所以單穿的木頭並不適用於長槍的槍杆製造。

也有些人認為長槍的槍杆是鐵做的,這就更加不行了。

如果用鐵來打造槍杆的話,別說是提槍上馬去打仗了,就連拿起來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長槍的槍杆的製造其實是非常複雜的,遠沒有普通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華夏的槍杆材料,確實也還是以木製為主。

一般來說槍杆的中心由一種叫做足夠柔韌堅實的木材製作而成,然後再在外麵在覆蓋上硬度很高的竹片。

幹燥後的竹片十分的堅硬,刀劈之下也很難砍斷。

但這還沒有結束。

在竹片上麵還要纏繞上絲線和銅條以此來為槍杆增添更高的硬度。

並且在這些材料的加持下,就連槍杆的韌性也會有所增加。

最後再把槍杆整體塗上漆,一個結實耐用的長槍槍杆才算真正的製作完成。

這樣傳統的製作方法能夠使槍杆時刻保持一個很好的硬度。

而且因為其核心依舊是木質結構,所以在重量上也比較輕盈,使用起來自然也會順手的多,不會感到沉手。

這種製作方式下,對核心木材的選用也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並且,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抗倭名將戚繼光就認為打造槍杆,椆木是首選。

椆木也分白椆和紅椆,特點就是硬沉而且有韌性,確實非常用來製作槍杆。

而清末物學家吳殳則主張用徽州省出產的牛筋木做杆。

歸根結底,原因其實主要有兩個。

一個就是各地的土產不同,所能夠接觸到的木料自然也就不同。

其實隻要是堅實體直,無大枒枝節疤者都是製造槍杆的上好材料。

而另一點就是著重點不同,其實椆木和牛筋木都是堅固又具有韌性的上好材料。

但是牛筋木其實要更勝一籌。

隻不過牛筋木,也叫山胡椒,本來就生長緩慢,想要長到足夠成為槍材就更加的少有了。

按照明朝的幾位武藝名家的記載,他們都清楚,這第一好的槍杆材就是徽州省南部出產的牛筋木。

而且這牛筋木裏還分顏色,赤色最佳,白色其次。

但是就連他們都極難弄到合適的赤色牛筋木,可見想要使用牛筋木批量製造槍杆的難度。

而戚繼光則不同,他統領著戚家軍,是一支數以萬人的軍隊。

所以,他所需要的是能夠滿足製作槍杆的要求,並且產量還足夠大的木材。

椆木作為江南四大名木,在當時還是十分的常見。

生長速度一般,但是也比牛筋木要快,所以自然成為了戚繼光眼裏製造槍杆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