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十八般兵器中,劍被稱作“百兵之君”或者“短兵之祖”。

這是因為劍在冷兵器中的地位堪稱顯赫,尤其是在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初期,戰場上的兵器都以劍為主,劍也因此被稱作短兵之祖。

但是在秦漢之後,劍在戰場上的作用和地位就逐漸被刀給取締。

相較於刀的野蠻厚重,劍一般都更加的輕盈細長。

所以用在戰場上很難將士兵們的力氣給發揮出來,畢竟對於戰場來說還是一力降十會快刀斬亂麻更為合適。

而劍往往講究的是一劍封喉,十分的瀟灑利索,所以相對於軍中的士兵而言其實更廣泛應用於江湖中的俠客,於是劍也有退出了戰場的主要地位。

而隨著劍退出戰場之後,隨著曆史的演變,男子佩劍也具有了修身養性、氣度非凡的含義,於是劍也就成為了君子的象征。

這也是劍“百兵之君”稱呼的由來。

刀則是因為取代了劍,在戰場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被稱作為“百兵之帥”。

而十八般兵器也可以按照長度劃分成九長九短,而刀也被稱作“九短之首”!

可見對刀的重視和認可。

至於“百兵之王”的稱呼,則是屬於九長中的槍!

槍之所以被稱為百兵之王,是因為其在戰場上的優勢非常之大。

正所謂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這也說明了槍的出手迅速。

正所謂是一寸長一寸強,長度正是槍的主要優勢所在。

槍的外形與矛相似,應該就是從矛中脫胎出來的兵器。

是一種與短兵相接時期的劍所發揮的作用完全相反的戰場殺器。

槍因為長而鋒利尖銳,所以在使用時更加的靈活多變。

槍頭可刺可挑也可直接刺穿對手的盔甲,還可以挑飛對手手中的兵刃。

長柄槍杆則可退守抵擋兵器,也可進攻棒打或投擲殺敵。

因此也成為了諸多成名的武將喜愛的戰場殺器,單是三國時期不管是趙雲的龍膽亮銀槍,還是馬超的虎頭湛金槍,都是在戰場上赫赫有名的武器。

而關於百兵之王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戟。

但戟本身也是槍的一種,隻不過戟這種武器並不是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

槍雖然精通也十分的困難,正所謂月棍鐮刀久練槍。

不過因為上手較為簡單,所以槍的使用者人數眾多,而使用戟的卻很少。

而使用戟的人往往都留下了赫赫的威名,就比如呂布的方天畫戟、項羽的霸王槍也是屬於戟的範疇。

因此戟這樣的兵器就從槍中獨立了出來,成為了一種有著特殊意義的武器。

似乎隻有真正的強者才配使用戟。

而支持將戟從槍中獨立出來稱呼為百兵之王的人則賦予了槍另一種稱呼,百兵之賊。

此處的賊並不是貶義,而是稱讚槍的靈活鬼魅。

槍這種兵器在華夏古代都是以技巧為主,即屬於那種神出鬼沒的武器,極為靈巧,出手迅速,一擊斃命。

林遠很想鍛造出霸王槍或者是龍膽亮銀槍這樣的兵器,讓這些看不起龍國長兵器的人好好的長長眼。

但是他們的鍛造圖紙昂貴到和十大名劍一個價格了,不是現在的林遠可以買的起的。

並且霸王槍傳說中還是由天上隕石,曆經九天九夜才打造完成。

天上隕石係統商城裏倒不是沒有,隻不過它的價格已經是和玄鐵一個級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