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年,貧窮的皖南山區出現了一個軍閥——王天渠。說是軍閥,倒不如說是財主。因為他的軍隊都是到處強征來的農民組成的,平日裏又克扣軍餉。所以每次打仗都是敗仗。經常出現軍隊渙散的情況,而且每次打敗仗後,軍隊都會被打散。但王天渠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可以在短短幾天之內將那些逃走的士兵又重新回來為他打仗。要知道,打仗可是最最燒錢的。更何況還是民國時期,打一兩場仗也不是一般財主能消耗得起的。所以,對於王天渠哪來的錢,就有了各種傳言。就這麼一直傳啊,傳,傳到了上海。
上海茶館…
在茶館裏的人閑聊時,聊著聊著講到了王天渠哪來那麼多錢。此話一出,讓許多好事的人湊上來眾說紛壇,以至於這個話題則成為了茶館這幾天的熱度來源。人們說法遍地開花。有的人說種罌粟搞鴉片來錢,有人反駁,皖南的土地貧瘠,況且都是山區,根本種不出來,就是硬種也收不了多少。於是又有人說,那錢都是強行征稅來的錢。可王天渠的勢力範圍僅限於皖南,而且皖南的人口不算多,況且因為戰亂,山區基本都跑光了人,再怎麼征,也供不了如此大的開銷……在多種傳言的提出和被攻破後,漸漸的,有一種說法被大家認可——他會盜墓。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財產,而皖南又有黃山,肯定有不少古代的王公貴族葬在這裏,所以他才能源源不斷的聚兵打仗,又能在軍隊被打散後短時間內重新組織起來。這種說法逐漸被茶館裏的眾人所認同。就這麼過了幾天,大家似乎對這個說法沒有異議,便紛紛不再議論。新鮮勁也過了,茶館裏就再也沒有人討論王天渠的事跡了
民國11年,紅色革命遍布全國。財力深不可測的王天渠自然被紅軍當成首要目標,於是在一個夏天的下午,王天渠在自己的私人小洋房內被紅軍活捉,當即拉出去示眾槍斃。而在紅軍搜索他的私人洋房劫富濟貧時,卻並沒有在他的私人洋房裏發現什麼奇珍異寶。卻在他的書房裏發現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書,據當時的人講,那些書上的文字根本看不懂。哪怕是請了當地的教書先生,也沒有看懂。紅軍戰士怕這些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於是幹脆就一把火把洋房和那些奇怪的書籍通通燒掉了。哪怕把洋房燒的灰都不剩,眾人也沒有發現什麼財寶在裏麵。所以有人就說他早就料到自己的結局,所以提前把財寶藏了起來。而藏寶地的提示,就在那些看不懂的書上。一時間,引得當地人紛紛去他的洋房遺址扒拉,結果就這麼扒拉到建國也沒有扒拉出什麼個所以然來。漸漸的,人們就忘了王天渠,而他則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隻是王天渠到死時無辜無親,以至於他藏財寶要幹什麼,也隻有他自己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