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結束時,郡尉嘉獎了表現突出的官兵,特別對李成河點名表揚。眾人也紛紛祝賀。李成河一一應對,頗有大將之風,看得陳丹山都咋舌,心想“這家夥啥時候變得這麼成熟了?”
其實,很多人的成長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情,經曆了,想通了,自然也就成長了。李成河就是這樣。
此後,李成河成了郡尉身邊的紅人,時不時被拿來對比,顯示別人的不足。但你要是覺得大家都恨李成河那就錯了。除開少部分急功近利的人,大部分人對李成河是喜歡的。因為在平時,李成河脾氣非常好,有事第一個上,功勞最後一個領。他的身邊漸漸聚集了很多人。陳丹山也並沒有因為李成河受重用就疏遠他。因為他是最受李成河照顧的人。
轉眼過去了三年,隨著李成河和陳丹山越發強壯,他們的職位也越來越高,薪水也越來越高。在他們的勸說下,陳丹山的父親也逐漸放下戒備,允許其他徒兒們來涿郡任職。
這時,大兒子陳超山和大徒弟李成海在兩個弟弟的引薦下,來涿郡都做到了涿郡的亭長,雖然官職不大,但起碼有穩定的收入。
由於軍隊有人,陳超山和李成海二人在郡城中的官職一定會一直往上升,這是大家都能預料到的。
但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不確定的因子:突厥寇邊。
自古以來,涿郡一直是漢民族和遊牧民族強弱的晴雨表。一旦遊牧民族強大,首當其衝的便是涿郡,遊牧民族南下,造成糧食被毀,饑荒爆發。而一旦漢民族強大,涿郡就會恢複穩定,百姓也可以安居樂業。
正所謂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時移世易,現在突厥力量比往年都要強大,在這種情況下,向外掠奪,就是他們的一大特點。而在這時候也往往會發生涿郡最高長官的人事變動,這就看郡尉和郡守能不能抵擋住突厥的攻勢了。因此,郡尉和郡守通常會籠絡培養很多有才能的人來抵禦突厥。
而這次,李成河和陳丹山便是屬於郡尉挑選的守備力量。李成河這時已經能夠率領一個千人隊進行作戰了,而陳丹山正是李成河的副手。現在這個郡尉是有野心的,他之所以著力培養勢力就是希望能在與突厥的戰爭中顯示自己的實力,讓皇帝重視自己,從而掌握盡可能多的權力。他不像以前的郡尉一樣隻守不攻,他想要打退突厥,而李成河和陳丹山所帶領的千人隊就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他在突厥到來之前就已經將主力部隊調出了郡城埋伏,並在郡城在設了幾道陷阱,準備對突厥來個反包圍。這時的突厥還不知情。
李成河小隊是這場包圍戰中的誘餌。他們要故意激怒突厥來鑽入他們的圈套。
李成河和陳丹山先在突厥部隊大肆掠奪食物的時候,突擊了突厥的一小撮部隊,李成河當場俘虜了這個部隊的首領,一陣耀武揚威後,吸引了突厥可汗的注意。突厥大部隊開始往這邊壓過來。李成河帶著將士們從容地邊戰邊退,將突厥逐漸引到了事先布置的陷阱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