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爺子說完,大家同飲一杯水酒,放下手裏的酒杯,眾人紛紛拿起桌邊的筷子開始夾菜。

筷子是華夏獨創的飲食器具,它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所謂: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資基礎,而筷子則是將食物送進嘴巴器具的一種,由此大家可以看出筷子的重要性。

而筷子也是文明的標誌之一,從刀耕火種到飲食文化,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誌。與有些地方直接用手抓食相比,無疑是巨大的人文進步。

一雙小小的筷子,包含著古人深刻地哲學思想。兩根筷子一陰一陽,人們用筷子夾菜的時候,往往是一根筷子在上、一根在下,上麵的那根筷子動,下麵的筷子不動;動者為陽,不動為陰。所以兩根筷子一陰一陽,兩者相合才夾起了食物,也就是華夏古老哲學體係中‘陰陽相合,萬物生長”的現實體現。

人們在使用筷子的時候,會將手指分成了三部分,大拇指和食指為一部分,這一部分在筷子的上麵,代表天;小指頭和無名指在筷子的下麵,代表地;中指夾在兩根筷子的中間,代表人;正符合天地人為三才的思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五根手指之中,中指是最長的,所以人為萬物之長。但中指被夾在兩根筷子中間,一根為陽,一根為陰,陽為天,陰為地,也就是人立於天地之間,‘頭頂天、腳踏地’的意思。

華夏傳統筷子的拿法有很多講究,通常分為交叉法、平行法、垂直法、手指夾持法和手掌夾持法等若幹種。

交叉式是將兩隻筷子交叉,然後握住。這種姿勢常見於小日子和棒子國。平行式是兩隻筷子平行放置,然後握住。這種姿勢常見於華夏大陸和灣灣省地區。垂直式是將一隻筷子豎立在桌麵上,另一隻筷子握在手中,這種姿勢常見於香港和澳門地區。手指夾持式指將兩隻筷子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然後用拇指控製,這種姿勢也常見於小日子和棒子國。手掌夾持式是將兩隻筷子夾在手掌中間,然後用手指控製。這種姿勢常見於東南亞地區。

上述這些地區都屬於華夏傳統文化圈範圍,有些地方自古就是華夏的附屬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華夏文明收到西方殖民主義的侵襲,漸漸日薄西山,沉淪至穀底。

好在如今新華夏立國以來,加快了追逐世界先進科技的腳步,特別是在棒子國發生的韓戰中、擊敗以黴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後,如今的影響力正逐步恢複壯大。

在孫家的宴席上,孫家人大多都是平行式手法,唯有韓雨晴的筷子用法與眾不同,她采用的是華夏南方傳統女性經常使用的方式,即翹指式。南方的女性使用筷子時,她們會將食指翹起,然後把筷子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

這樣的使用方法將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氣質表露無疑,所謂‘秋波流轉靈台亂,玉山淡抹自天然,額下纖眉淺,步步蓮花增。’

據老輩人流傳,說使用翹指式拿法的這類人,極為善於解決抽象問題。如果是女性,她們一般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古時稱為經綸滿腹;生活中、時而能閃現出創造的睿智火花,外表恬靜裏隱藏著內心的專注特質,其人善於分析問題;她們眼光高、目光挑剔,獨立性極強,是當家主母最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