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迎駕(1 / 2)

“嗯,不說這些了,還是都抓緊準備吧,該行文並州刺史府的,就趕快發文。別駕那邊把迎駕的計劃明天就重新檢視一遍,然後我們再討論下,沒什麼問題就按計劃行事。”

夜色中,高延眾人策馬向晉陽緩行而去。

“大王可是在想陛下一意要北征之事?”伍則與高延並排而行,看高延有些情緒不高,便問道。

“唉,是啊,二兄自登基以來,不過短短年餘,已經南征南朝,北討幽燕,我為之擔憂啊。畢竟我朝立足未穩,先父雖然把持國政多年,但我高氏代魏,終究還是引來無數反對之人,尤其是很多人藏於水下,麵上雖然效忠,內心可也是對我高氏多有怨恨。這次北征,勝了固然是好,敗了恐怕又要生出很多問題。何況二兄登位以來,雖然勵精圖治,但是他從來就性急,我怕欲速則不達啊。”

“大王所言甚是。但畢竟他是陛下,而且。。。。。。恕我直言,畢竟陛下不是先齊王,向來是先帝指定的繼承人,如果不是意外,陛下也不會登基為帝,為了證明他也可以繼承先帝的大業,急著做些大事,也是可以理解。”伍則是高延的心腹,這種話換做是餘溫,那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嗯,我是能理解,但是我這個二兄,骨子裏是什麼人,我很清楚,勝了,他就想更多的勝,敗了,他就會繼續打。這對國家未必是好事啊。當今我大齊,在先父的基業上,正是兵強馬壯,但民間還談不上安定富裕,如果連年征戰,恐怕耗費不起。秦皇漢武的教訓在前,強國覆滅,這北地兩百年何嚐少見?你看符天王,攜北地之大軍,一敗於南朝,到身死國滅,才用了多久時間?”

“雖然如此,大王也不要再勸陛下了,陛下剛愎自用,大王勸得太多,反倒招來忌憚。”

“唉!”高延也不再多言。

等到李君夏這邊這兩天經過選拔,又經過一眾文武討論,挑出來一些人擔任軍官後,又把各營各曲的人馬重新組合以後,各營的士氣都明顯高漲起來,尤其是嚴宥定製的軍旗還有倉司送來的兵甲配發後,早上在校場檢閱,看著已經像一支正規兵馬了。

韓重站在校閱台上,看著台下各營各曲在校尉百將十將們的指揮下,按照嚴宥所教的旗令,開始列陣或進或退,雖然還達不到強軍水準,至少士卒們已經有了遵令而行的概念。

“我看就這樣練,再過半個月,軍官士卒都熟悉這套旗令以後,陣列就會更整齊了。”韓重道。

“嗯,這幾天大夥可真是累著了,各營校尉每天都召集手下軍官開會討論,倒是很用心賣力。”袁質接話道。

“這都是各營基本的訓練,過幾天,我就準備讓他們根據不同的特點,在每日晨操以後,就開始各自有目的性的訓練。比如韓通那邊,鐵甲刀盾兵和趙緒那裏的輕騎訓練肯定要不同。”李君夏道。

李君夏每晚都要和軍官們開會,晚上睡覺之前還要親自去軍營各處巡視,上床了還一直想著訓練的改進,這時候看著他的眼睛,還是黑眼圈。

“你不要過於心急,能在這幾天短短時間就能把這些人湊在一起有模有樣,已經做得很好了。”韓重拍拍李君夏道。

話音剛落,營門那邊跑過來一個士卒,到了台下對眾人道:“稟報都尉,大將軍府有人來傳令。”

韓重便和李君夏袁質走向營門,倒不是他們客氣,而是已經站在這裏了,就沒必要還叫人過來。

來人行過軍禮,便拿出一封書信遞給韓重。韓重拆開一看,便遞給李君夏和袁質,道:“大將軍府,有令了,陛下的大軍前鋒已經進了晉陽城,我部也要派支隊伍去南城門迎接陛下的大軍,午時末刻必須趕到。”

李君夏和袁質看過後,李君夏便道:“命令中寫道是晉陽諸軍都要各派兩百人去迎接,那我們就選兩個曲跟著去好了。”

“嗯,為了展示軍威,就馮濟那曲,還有韓重那曲吧。都騎馬去。營裏留嚴參軍還有幾個校尉,我們三個帶人去就好了。”

晉陽宮偏殿齊主高陽正坐在榻上,下麵隻有四個人有座位。常山王、鎮北大將軍高延,廣武王高昌弼,尚書左仆射元濤,右仆射段昭。至於並州刺史劉琛等一眾齊國文武早已在儀式結束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