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息【詞目】自然
【拚音】zìrán
【英文】Nature
【出處】
(術語)又曰自爾,亦曰法爾,任運天然。言離人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又言無因而自然也。後者為自然外道之邪執;無量壽經下曰:“天道自然。”又曰:“無為自然。”法華玄義二之一曰:“果是任運酬善心而生,報是自然受樂。”同釋簽曰:“言自然者此言通用,何必外計?即任運之異名耳。”楞嚴經二曰:“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一)天然,非人為的。
【例】自然物,自然美,自然力,自然風光。自然資源。蘇軾《定惠院海棠》詩:“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二)廣義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與宇宙、物質、存在、客觀實在等範疇同義,包括人類社會。通常分為非生命係統和生命係統,被人類活動改變了的自然界,通常稱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參見“自然界”詞條。
【例】大自然,回歸自然。
(三)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強的。
【例】態度自然,表情自然,文筆自然,動作自然《晉書·裴秀傳》:“生而岐嶷,長蹈自然。”
(四)副詞或連詞,猶當然。
【例】韓愈《黃家賊事宜狀》:“處理得宜,自然永無侵叛之事。”《東周列國誌》第八十一回:“單說處女不知名姓,生於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不由師傅,自然工於擊刺。”你是他父親,他自然聽你的。你去請他,他自然會來。我們不能過分強調條件,自然也不能不講條件。寫文章要注意表達形式,自然,更重要的還是內容。
可愛的自然
(五)人或事物自由發展變化,不受外界幹預。
【例】順其自然自然消亡自然免疫《莊子·德充符》:“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三國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
(六)指道。三國魏何晏《無名論》:“自然者,道也。”
(七)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與名教相對。三國魏嵇康《難自然好學論》:“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縱欲為歡。抑引則違其願,縱欲則得自然。”
(八)《自然》,英國一種學術雜誌的名稱。
(九)廣義的自然界指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物質世界。此物質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變化著的。人的意識也是以自然方式發生的物質世界,人和人的意識是自然界發展的最高產物。物質世界具有係統性、複雜性和無窮多樣性。它既包括人類已知的、也包括人類未知的物質世界。自然也被認為是宗教中“神”的現實意義。
(十)狹
自然景色
義的自然界指與人類社會相區別的物質世界,即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
(十一)自然是容納各種介質物的空間體,不同介質物之間在各種條件下互相轉化,有時分層,有時互溶。
(十二)存在於宇宙萬物之中,保持宇宙萬物內性平衡的一種屬性。
編輯本段哲學名詞
自然(Nature),最廣義而言指的即是自然界、物理學宇宙、物質世界以及物質宇宙。“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現象,以及普遍意義上的生命。人工物體及人類間的相互作用在常見使用中並不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體”。自然通常與超自然分別開來。自然的規模小至次原子粒子,
自然風景
大至星係。[1]和的概述被通常認為是一切事物的總。
英文的Nature來自拉丁文Natura,意即天地萬物之道(thecourseofthings,naturalcharacter)Natura希臘文physis(φσι)的拉丁文翻譯。原意為植物、動物及其他世界麵貌自身發展出來的內在特色,而φσι在最早的文獻意義為植物。作為自然為整體的概念──物理學宇宙,是由原本的意義所而伸出來的眾多解釋之一;φσιν一字最早由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主要使用,並自此漸漸廣泛流傳開來。他的用法因為現代科學方法在幾世紀前出現而確立。[1]
在現今不同的用法中,自然可以是眾多有生命的動植物種類的普遍領域。部分況則指無生命物體的相關過程──特定物件種類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變的方式,例如地球的天氣及地質,與及形成那些物件種類的物質和能量。自然很多時意指“自然環境”或“荒野”──野生動物、岩石、森林、沙灘及本質
可愛的自然
上未受人類介入,或是即使人類介入仍然存留的東西。這種仍然流傳到自然物體的傳統概念意味著自然與人工的分野,後者被理解為由人類所帶來的或是類似人類的意識或心靈。[1]
關於圍繞並影響著生物體或其社群的實物、狀態與影響力之集合體。則用“環境(物件群集)”一詞,對於生物學分支下的生物體及棲地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應用“生態學”一詞。[1]
編輯本段詞意“自然”
自:自己;非他因而自有。然:這樣;這樣的狀態。自然指相對於人主觀意識的客觀存在。
自然哲學範疇。源於“存在”一詞的詞根“bhu”、“bheu”,含有產生、生長、本來就
可愛的自然
是那樣的意思。
羅馬時代,開始使用“nature”。在中國,“自然”的最初含義亦指非人為的本然狀態。如《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亞裏士多德認為,自己如此的事物,或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存在的根據、發展的動因必定是內在的。因此“自然”就意味著自身具有運動源泉的事物的本質,“本性就是自然萬物的動變淵源”(《形而上學》),從而從原始的“自然”含義引申出作為自然物之本性和根據即“存在”本身的自然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