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楚(1 / 1)

宋史有載,大宋末代皇帝詔議帝帝載十六年,北方蠻族十七塞共同舉兵南下,宋軍大敗潰不成軍,北割十七城,錦玉公主被迫前往和親。

詔議帝帝載十九年,東海島國侵入邊陸,津海城求援未果太守率軍迎戰,太守、參軍,津海六名都尉等十四將一千六百二十八人皆戰死,津海,慘遭屠城。

同年,東海義軍斬旗自立,詔議帝調動南疆十餘萬守軍平叛東海,死傷十數萬平民,南疆異族侵入大宋,南地再失八城。

時年,天下大旱,宋家皇旗在曆史的風雨中搖搖欲墜。

詔議帝帝載二十四年,江南仁和郡義侯段皇政揭竿而起,號令天下義士共討暴政。

同年六月,北地武侯蕭厲招兵買馬率軍南下,響應起義。

西蜀南疆也於同年分別響應起義,義軍聯軍共同挺進帝都天哲城。

詔議帝自縛於大殿之上,太子許代誠開城受降。大宋三百年統治自此結束。

各路義軍統領進駐天哲,共推義侯段皇政為帝。

同年,義侯段皇政於天北稱帝,改國號“大楚”,定都天哲,更名“泰安”城,史稱“楚太祖”。

段皇政稱帝,各路諸侯封爵封王。

北地蕭厲分封涼州十九城,封涼王,鎮守西北門戶,江南袁氏獲封冀州十七城,坐鎮江南,南疆軒轅氏獲封商州十六城,封商王,北原風氏獲封十六城,封青州王,西蜀林氏獲封蜀州十二城,抵禦山原異族,東海唐氏獲封東沿海九城封江州王,鞏固國東海域,引萬國來朝。

大楚共分九州,六王分治六州,王爵世襲。楚帝統治中原皇域三州之地。

大楚初建,各州休養民力,段皇政大改國策,大楚國力一日千裏。數年之後,大楚已為東方臥龍。

北地蕭氏統禦涼州鐵騎北上傾覆蠻族全塞,蠻族納貢稱臣。

商冀聯軍南下征討南疆異族,收複宋朝失城,共歸大楚。

青蜀聯軍西進山原,收歸異族十三寨。

江州邊軍百艦齊發,於東海大敗戰島國異族艦隊,島國四部共奉大楚天子。

諸國臣服,萬國來朝,四海之內,九天之下,共尊楚天子。

大楚曆,太祖二十九年,太祖段皇政駕崩西去,留遺詔“策君令”

“凡大楚六州王室血脈,皆有扶帝安民之責,今後若段氏血脈後繼之君無才無德,違民誤國,諸君自可擁兵討之,續我中原之興盛,延我漢族血脈不絕矣。”

國喪之禮,六王入京,萬國赴朝。太安城值喪數月,天星下墜,日月亂時,明君星隕。

國喪期間,太子段明始繼位登基,年號祥和,壽宗在位時期,大楚國力穩步上升,六州發展也是蒸蒸日上。但王爵之勢已逐漸引起皇室猜忌,君明臣和的局麵也開始逐漸瓦解。

楚壽宗段明始英年早逝,年僅七歲的獨子段祥瑞幼年登基,太後薑恒順時輔政,掌握朝權。

自此,一場由皇室引發的集權行動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