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種生活並沒有維持多久。
在她十四歲那年,鎮上天氣就突然發生了變化。原本風調雨順的地方,突然開始幹旱。最開始的時候時不時還會下雨,隻不過雨量很小,到後來,連毛毛雨都見不著了。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幹旱隻是短暫的,興許過一陣子就好了。
三個月過去了,莊稼開始枯死,山上有許多樹木也開始變黃,掉葉子,很多需要當季種的糧食蔬菜已經發不出來芽了。
靠著山裏的溪流,百姓們挑水灌溉,勉強熬過了一個月又一個月。
冬去春來,本以為日子會好轉了,可本該多雨的春季,卻仍舊沒有一滴雨降下來。更糟糕的是,山中唯一的溪流已經越來越淺,而春播即將開始。若是一直如此,恐怕接下來就是斷糧的危機了。
風無定熟知各種農作物的屬性,便發動大家去種木薯,這木薯雖不怎麼好吃,卻勝在耐旱,生長快,產量大,而且能填肚子。
可想法是好的,落實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原本各家土地都很緊張,又怎會輕易相信一個小姑娘的話呢?大家都在等著盼著,可這一耽擱,最後連種木薯的機會都錯過了。
所以到最後,隻有她們家和一些比較有危機意識的農戶,搶在春耕之時種下了木薯。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春天就過完了,可雨水卻還是沒有降下來。大家能試的都試過了,可依舊沒有半分成效。
鎮上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便組織著家裏人翻山越嶺逃出去,可到了外麵才發覺,他們原來的國家早就沒了。
新任的王上崇尚占卜之術,有道人為他卜了一卦,說是這一帶風水極佳,尤其是水,如一條龍一般盤踞在大地上,隻要能將這河水引到京都去,讓京中的子民都喝上這天賜之水,便能保江山永固,生生不息。
新王也不管真假,便派人沿著這河流的走向修建了水渠直至京都,除了派專人看守,還特意為這條蜿蜒的河流搭上了頂棚。至於沿途的一些小分支,都直接用水壩截斷。
風無定她們鎮上那條小溪便是這河流的分支。
沒有了雨水的澆灌,也沒有河水回流的補給,鎮上便越來越幹旱。那些逃出去的百姓們,要麼死在了危險叢生的路上,要麼死在了新王的牢獄之中。因為,新王有個信念,貧民會讓他的國家變得貧窮,而隻有接納富民才能讓大家都更加富裕。所以,但凡是入了國境的流民,隻要沒錢,一律會因為各種理由被送入獄中等死。
好在這一茬種下的木薯收成還算可以,加上家裏的存糧,這一年興許可以熬過。
可她高估了其他百姓家裏的情況。
夏秋季節,尚且可以吃樹葉,采野果,可到了冬日,可就難熬了,山上萬物凋零,連個野菜也沒得吃。風無定家雖然有些許存貨,可人數眾多,她不敢,也不能拿出來。
到了臘月之時,鎮上已經處處是饑民了,很多昔日關係甚好的農戶如今為了一塊樹皮竟然也要大打出手。每天不斷地有人死去,鎮上卻甚少看見屍體,他們哪裏舍得呢?做個飽死鬼總比餓死鬼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