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孤煙,禿鷹盤旋,戰場上早無聲息,陣陣鼓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霎那間,恍如隔世。唯有烏錘甲與禦賜的臂弩孤零零的立於一片血海之間,男兒郎,必征戰四方,這一戰,終究是他贏了。
汴京城中,人聲鼎沸,燈火闌珊,一幅祥和景象。“報,潭州大捷,高將軍帶領20萬兵馬從北路包剿,殲敵數十萬…”前來通報的將士將一紙血書遞交於大監手上,不經意的斜眼望了一旁婁太尉,將血書呈於聖上。“楊副將蓄意投敵,事發敗露後逃往西夏,其途中被流箭中傷,不治而亡。”
“婁太尉,你怎麼看。”聖上麵無表情的問向婁太尉。
“臣以為,此事滋大,絕非楊副將一人之力可為之,應加派人手,暗中密查,將同黨一網打盡。”婁太尉微躬身軀,低頭說道。
“曹太師,你認為呢?”大殿之上,眾人齊刷刷的看向一旁老者。一片寂靜之後,緩緩聽到略帶滄桑,卻令眾人為之一振的八個字“楊副將乃高祖之後。”
明晃晃的大殿,此刻炸開了鍋,誰也不知道,在曹太師的一番言論後發生了什麼,而我們的聖上,疲憊的靠在拚勁半生爭取來的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椅上,沒有想象中的鬆軟舒適,是如坐針氈的不安與背後的陣陣涼意。
大殿外,是鴳鳥一聲聲的悲啼,一夜之間,城東巷口的楊家宅被大火燒的了無痕跡,經仵作查驗,楊副將一家九口均已喪命於此次大火中,大火來的蹊蹺,更蹊蹺的是左鄰右舍竟無一人聽到拚殺嘶喊或求救聲,待大夥發現趕忙救火時,也未發現一人從宅中外逃出。黑暗中,一個身影頷首向宅院深深作揖後叉手在胸望向遠方,繼而消失在這無盡的夜裏。
據說聖上得知此事後,聖顏大怒,竟調派暗衛專門負責徹查此事,然因北邊蠻人不斷引起爭端,潭州事件後並未發生任何異常,此事便暫且先放置一邊了。
直至慶德十一年,南方突然興起一首歌謠:遙遙路晚惶惶夜,觥籌交錯斧刀落,原是故人何恐見,更年換代來日長。江湖上盛傳得異穀賢者必得天下,所謂的異穀便是位於南方的不歸穀,然這所謂的不歸穀到底在什麼位置,無人知曉,穀內到底有多少人,也亦不可知。江湖中有膽大好奇者,多次探尋,皆無功而返。因此,不歸穀又被世人稱作無影穀,甚至到底有沒有此處的存在,時間長了,都令人懷疑。不過不可置否的是,穀中曾經出穀者兩人,一位曾率軍平武平,滅後蜀,征討北莽;而另一位,則不動一兵一卒收荊南,平南洋,勸降吳越國主。不過二人均在功成後選擇退隱,無人可知去向。
兒歌的突然興起,不免又引起朝堂與江湖的一陣波瀾,無數暗衛、江湖派別南下尋找異穀所在之處,得異穀賢者必得天下,究竟是何人散播,又有什麼目的?少不得一場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