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他們在坑道裏忍饑挨渴地堅守到第十一天才聞到蘿卜味兒。
守在573.7北麵高地坑道下方的六連可能要好一點,畢竟他們的補給比不上汪洋他們早就作了準備,所以他們是重點關照的運輸點,在第九天運輸連指導員宋德興帶著兩個運輸員,終於衝破敵人的封鎖,九死一生地將3袋蘿卜和一些慰問品送進陣地上方的l號坑道。
那一夜成了六連的節日。官兵們哢嚓哢嚓地啃著蘿卜,一邊啪噠啪噠地掉眼淚,因為攥著這些蘿卜就是把握住了生命。
有些坑道部隊收到一袋蘿卜,饑不可待地猛啃一氣,可吃多了燒心,他們覺得最好是蘋果。
第十五軍後勤部得知這一情況,星夜派人出發到平壤一帶,緊急采購來3萬多公斤蘋果。幾位軍首長也自己出錢買,在蘋果簍上寫上名字,派人往坑道送。
可敵人炮火封鎖太猛,大堆的蘋果送不上去。情急之下,第四十五師黨委號召火線運輸部隊凡送上去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中,即令是喋血搏殺在前沿陣地的一線部隊,包括其壯舉震驚世界的黃繼光,也都隻報功,功級一律待戰後再行評定。因而,這個二等功委實是很誘人的。許多火線運輸員扛起蘋果簍,英勇地攀向上甘嶺,試圖摘取那枚榮譽的星鬥。
然而,沒有一簍蘋果被背過封鎖區。
最後隻有一隻蘋果進了坑道,這隻注定要幸福,而且留下一個不配感人故事的蘋果有幸落到了一三五團守在573。7北麵高地上第七連堅守的坑道裏,這個連其實也是因為在進攻戰鬥當中失散的七連一部,汪洋現在帶領另一部分人員守在597。9高地上,而這支部隊由副連長張計法帶領著,現在的張計法已經火線升職當上了連長。
蘋果隻有一個,可坑道裏有十多個人。
連長張計法把這個蘋果給了步談機員李新民,讓4個步談機員分著吃,理由是步談機員天天扯著嗓門兒呼叫,最需要水分。
步談機員們一合計,認為最需要補充水分的是重傷員,又將蘋果給了負了重傷的通訊員藍保發。
藍保發說連長指揮打仗太辛苦,又把蘋果還給了張計法。
張計法又將蘋果交給司號員,司號員又給了衛生員,衛生員又給了藍保發,……
十多人轉完了,蘋果又回到了張計法手上。
張計法紅著眼圈下了個硬性命令:“咱們都吃,一個一口,必須吃!”
一人一口,轉完了圈,蘋果仍然剩下大半個。
後來這個故事落到了我們的課本上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少年,任誰在讀到這些文字時,鼻子仍然酸酸的,當處在安樂的生活條件中想起這些老前輩們時,新一代的中國少年他們理因從心裏往外感到汗顏,感到慚愧。
那一代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永恒的驕傲!
直到今天,中國還到處傳頌上甘嶺的這個著名的“紅蘋果的故事”:火線運輸員將一隻紅蘋果帶進已缺水7天的坑道裏,送給了連長。連長舍不得吃,卻把這隻蘋果給了每天呼叫聯絡、嗓子都喊啞的步話機員。步話機員隻聞了聞,就遞給了傷員。傷員覺得全坑道還是連長操心最辛苦,又把蘋果塞回到連長手裏。連長隻好帶頭先咬了一小口,然後傳下去讓每人都吃點。結果,這隻紅紅的蘋果在坑道裏轉了兩圈才吃完。
這裏要捎帶提一筆的是關於這隻紅蘋果的來曆,還有些爭議。
有的說是火線運輸員劉明生往陣地上送彈藥時,在路上揀的,送給了第一三五團七連連長張計法。也有人說它是秦基偉專門委托八連炊事班副班長王國富,帶給八連連長李寶成的。
事實上蘋果送給了誰,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隻紅蘋果作為人民軍隊團結友愛的象征物,其幽香已溢滿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偉大精神感動了一個時代。
上甘嶺的土地實在是太豐沃了,它為我們生長了太多的思想營養物,也為藝術奉獻出一眼噴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上甘嶺》、《奇襲》、《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等多部電影中的許多故事情節和人物原型,幾乎直接取自於上甘嶺之戰。
艱苦的戰鬥鍛煉出了一支鐵骨錚錚的熱血強兵,也正是由於汪洋他們這些英雄的存在,所以縱使敵人占領了上甘嶺上的表現陣地,可是他們永遠不能讓坑道下麵的戰士們屈服,在戰士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們終於會見到勝利來臨,在浴火中得到永遠生,勝利終會是屬於他們的,誌願軍大規模的反擊作戰正是由於這些英雄的艱苦作戰,終於要驚天動地的展開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