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坦克閃電戰(2 / 3)

幾天後,他批準了美第一軍軍長約翰.奧丹尼爾少將的“指令”(Command)計劃,也就是後來美軍所吹噓的‘秋季攻勢’。

‘秋季攻勢’目標是“在10月初開始進攻,占領從汶山裏東北約14公裏的臨津江西岸開始連接沙尾川畔的青延裏——臨津江畔的桂湖洞——驛穀川南岸的高地一帶——鐵原西北10公裏的中於村到鐵原東北8公裏的中佳山一帶。”

奧丹尼爾這樣解釋他的計劃:

如進到這一線就將戰線向北推進約10公裏,這樣就可以掩護漣川——鐵原——金化鐵路,確保懷俄明線的防禦,可殲滅敵之前線部隊並給其造成混亂和威脅,而且還能複活經常不振的第八集團軍的士氣。

戰場幾乎都是丘陵地區,如果說是防禦阻擊作戰的話,在發揮我方戰鬥力方麵比其他戰線都容易,簡直就是讓我軍嚐到了甜頭之後,再在山地防禦阻擊作戰鑽研突破,仿佛練兵一般,讓我軍找到更好對付美軍飛機大炮進攻的法了。

在報告中,奧丹尼爾甚至說道,10月份連續出現秋季的晴天,不必擔心洪水和泥濘,所以美軍可以放心作戰,不怕天氣的影響,飛機大炮可以隨心所欲的出處。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

在‘夏季攻勢’之時,美軍主要進攻的是大愚山一帶人民軍的防禦陣地,與誌願軍交鋒並不算太多,在他們想來,東線上他們打攻防戰,可是碰了個硬釘子,朝鮮人民軍把他們打了個落花流水,讓他們非常的鬱悶。

既然朝鮮人民軍的陣地不好打,那麼就來打西線的中國軍隊可能還機會大一些,因為畢竟在朝鮮半島上中國軍隊不會像朝鮮人民軍一樣把北朝鮮的每一寸土地都看得非常重要,應該不會象北朝鮮軍不顧一切地那樣死守著土地不放,因此受到的抵抗會小些,損失也會少些。

另外,這個戰場遠離開城和板門店,不會直接影響談判。

奧丹尼爾實在是非常的細心,連天氣和談判,還有振興美第八集團軍將士的士氣都想到了,隻是他也想得真是太完美了點,也太理想化了。

他也不想想鐵原防禦戰才剛打完沒三個月,他們在鐵原一線損失慘重,誌願軍一個軍就頂住了他們幾倍兵力的進襲,最後還讓他們不得不打道回府,可是這一會他們就好了傷疤忘了痛了。

他怎麼也不想想,從朝鮮人民軍那裏都占不了便宜,在中國軍隊那兒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再說,經鐵原防禦戰之後,中朝軍隊是在統一協調的作戰方針下行動的,此處堅守,彼處也會堅守。把“複活經常不振的第八集團軍的士氣”的希望寄托在這種純屬瞎蒙的一廂情願上,不吃敗仗那才真是活見鬼呢!

想當然,奧丹尼爾所製訂的攻勢計劃在中國軍隊麵前,當他們蒙頭衝向誌願軍所布置下的銅牆鐵壁後,更隻能撞得頭破血流,輸得更是慘不忍睹!

不過,話說回來,美軍在東線吃了苦頭,他們也不是笨蛋,針對誌願軍的堅強防守,他們想到曾經在大愚山一線吃的苦頭,他們還是想出了很多新招來和誌願軍進行較量。

9月底,夏季攻勢剛剛結束,美步兵第七師、步兵第二十五師和韓軍第二師、第六師各一部,共8個步兵營,在75輛坦克、100餘門火炮及航空兵的掩護下,分3路向剛與第二十七軍部隊交接完防務的第六十七軍金化以東1.5公裏的甘鳳裏至北漢江一線陣地發起試探性進攻。

激戰數日,與我誌願軍第六十七軍進行殘酷的交戰,敵我雙方誓死決戰,攻防轉換打得非常的激烈,不過你還別說,由於美軍采用了新的戰法,又欺負誌願軍的攻堅火器不是很強大,最終讓他們占領了3個前沿支撐點。

嘿嘿!一下子占領了我軍三個前沿支撐點啊,得到的土地總算比東線戰場上的多一些了,一次戰鬥就搞定了約四五十平方公裏的地盤,可讓老美樂壞了。

其實說實話,對於誌願軍六十七軍的指揮官來說,真不知道美國大兵們是怎麼想的,所謂的前沿支撐點,他們也不過是擺開了三個連不到的兵力在防禦而已,由於那片地形有相當一部是平原,誌願軍也不好防禦,兵力又擺不開,所以就隻留了小股部隊在前沿遲滯敵人而已,可是美國大兵們在付出了1140餘人傷亡的代價,還有十五輛坦克被擊毀後,他們竟然就覺得得到了勝利。

想當然,當美國大兵攻至丘陵地區碰到六十七軍的主力部隊防禦時,當然也就灰溜溜地撤了回來,也就是這一場這樣的戰役,被美軍宣揚成了一場勝利,所謂的秋季攻勢出師就告捷,也就是說的這件事了,因為他們一下子得到了四十公裏的土地,所以他們新的戰術就得到了成功,美軍立即有想法將它發揚光大。

說到這裏,就要說下美國大兵想出來的新的戰術是什麼了!

其實說白了,美國大兵真的也沒什麼新意,所謂的新戰術,其實也就是當年德國納粹部隊在坦克戰大師隆美爾將軍在非洲所采用的坦克閃電戰。

既然正麵用步兵和小股坦克與誌願軍正麵抗衡占不到便宜,美國大兵所性就想不再去和陣地上的中國軍隊死磕,他們以成群成集團式的坦克部隊帶著步兵找到我軍陣地之前的空隙飛速穿過,截斷我前沿陣地上部隊的退路,同時四麵包圍向我軍陣地上方進攻。

集中連(24輛坦克)、營(72輛坦克)規模的坦克集團,對中國軍隊陣地進行割裂作戰。每次以20~40輛坦克組成一個裝甲集群,在大量航空兵掩護和步兵、工兵伴隨下,一麵以陣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炮實行密集射擊,一麵沿山路迂回割裂誌願軍各個高地的防禦陣地,然後由其步兵進行“逐山占領”。

說實在的,對於整個六十七軍所防禦的寬闊陣地來說,我軍前沿三個支撐點才那麼點兵力,敵人的坦克當然是想怎麼插進去都行,當一大群坦克帶著步兵衝到了我前沿三個支撐點的後方,還真別說讓我軍前沿三個支撐點的部隊非常的被動,所以也就隻有邊打邊撤,退出了陣地。

但縱使這樣,美軍還是被我軍幹掉了十五輛坦克,當然這隻是戰場上被擊毀的,美國大兵們運氣不好,在占領了我軍退出的大片陣地後,又被我斷後一個連隊戰士埋在公路上的地雷報銷了兩輛,所以實際上他們一共損失了十七輛坦克,但對於美國大兵來說這似乎就是勝利。

然後,竟然攻六十七軍的陣地攻不動了,所以他們就轉移了攻擊目標,他們這次的目標是第十九兵團第六十七軍文登裏一線的陣地,不得不說美軍當時的情報工作還是做的相當不錯的,南朝鮮的陸軍情報部隊倒也不是全無事處,他們竟然偵知到十月八日這一天,六十八軍正是和朝鮮人民軍第五軍團交接防務。

另外實在讓人有些佩服的是,美軍竟然還偵知到,十九兵團的六十八軍是新入朝鮮戰場的一支解放軍部隊,他們還竟然知道了這支部隊是一支遊擊隊改編而來,而且建軍時間還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也就是說這支土八路的隊伍建軍還不到三年,甚至他們這支隊伍裏麵還有很多的將士連坦克都沒見過,更別說怎麼去防禦了,美國大兵看到這麼一支好‘糊弄’的新軍,那不打六十八軍還打誰呢?

此時,進攻的第六十七軍的美軍部隊是第十軍的巴亞斯少將,其實巴亞斯少將也是上任不久,他的上屆自是汪洋如果有機會就幹掉了的阿爾蒙德將軍,不過阿爾蒙德將軍在把第十軍帶得士氣全無之後,因為與北朝鮮打了頗久的戰鬥,積戰功已經榮升至中將了,所以當然就把這個爛攤子留了了巴亞斯少將。

帶著的是一幫曾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履立戰功,可是在朝鮮半島上卻被誌願軍打的士氣全無‘驍勇善戰’的第十軍將士,為了不讓他們的士氣更加慘不忍睹,巴亞斯少將可算是擾盡了腦汗,看到打誌願軍第六十七軍時用坦克閃電戰術占了很多的地盤,取得了‘勝利’,所以巴亞斯少將當然也用上了這個新招法。

說起來也是美國大兵輸紅了眼,本來美軍受其裝甲兵使用戰術思想和朝鮮戰區地形的局限,在朝鮮使用坦克一般來說是比較謹慎的,作戰時坦克很少先於步兵衝擊,而大多充當前沿的活動火力點。但經過幾次戰役的較量,也摸清了土八路的底牌,知道對手反坦克火力很弱,反坦克手段單一,對單個或小群坦克有一定威脅,而對付其集群坦克卻沒有什麼很好的招數和章法。

所以這次巴亞斯少將膽子也肥了,他決心賭一把,要麼就讓第十軍的將士從這一戰之後士氣大振雄風再現,他巴亞斯也在這場戰鬥之中名揚世界,要麼就讓第十軍的將士所性士氣再次給我爛下去,他巴亞斯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之後第十軍的士兵在整個朝鮮戰場再也不複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輝煌,而巴亞斯少將也很快地實現了他的願望,他真的很快就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