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人雖然大,可是點子不可不少。
像汪洋那樣的身手,怎麼還會抓不住一個身上沒有武器的日本少佐?
可是,偏偏這個日本少佐就從汪洋的手裏溜了出去,而且一向驕橫的他們果然很快就爬了起來向汪洋發出了挑戰,他口裏發出像狼嘹,雙目閃著凶光,氣勢洶洶地向汪洋撲了過來。
此時夜風突然一陣嗚咽,仿佛風裏還傳來了一陣蕭殺之意,似乎有人在空氣中發出了怒吼,這莫非是死去的冤靈在向汪洋申訴著什麼嗎?
周圍一片寂靜,知道汪洋的身手,明白這個叫做北野少佐的行動無異於自殺,但是高曉東他們都保持著一種古怪的沉默,似乎還真想看看這個北野能唱點什麼戲,甚至連一向主抓紀律的杜興華也罕有的沒出聲,要知道汪洋如果是故意想蹂躪俘虜的話,那可是違反了誌願軍優待俘虜政策的。
但是被俘的三個南朝鮮將士眼裏露出了一點興奮,他們當然不願意做俘虜,此時他們最大的希望是這個日本人能給誌願軍多造一點麻煩,然後他們可趁亂逃走了,更有那個南朝鮮帶著的軍官似乎還知道那個北野少佐的實力,他的眼裏甚至露出了一絲喜意。
但是,他真的值得去開心嗎?很快他就會知道結果了!
眼裏泛起了冷若秋月的寒芒,汪洋眼眸裏仿佛有著死神的寂寥,那夜風的嗚咽更如死亡的樂章,他就腦海裏竟然泛過一個奇怪的念頭,從來沒有殺過日本鬼子,今日是不是也要開下葷了?
說實話,這一會什麼人也阻止不了汪洋動手了,就算是知道紀律也沒用,不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麼?日本鬼子欠中華民族的債實在太多了,更何況他們縱是在投降後還死不悔改呢?
汪洋早就聽說過,日本鬼子雖然在戰場上投降了,但是他們的身影並沒有在戰場上消失。
美軍及其盟國對亞洲戰場不熟悉,甚至對誌願軍的作戰方能力也不了解,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就會請一些日本人到軍隊裏來幫他們做參讚,以求更好地防禦誌願軍的攻擊。
日本這個國家是有野心,而且殘暴惡毒,對這個國家的好戰分子可以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形容,他們根本就是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
清未之前中華民族曆來在世界上都是有數的強大國度,所以自從大和民族有曆史記載起他們一直就會在華夏兒女麵前搖尾乞憐。
他們用盡各種手段依附在中華強權的身邊,尋求著中華的護佑,禮儀之邦華夏五千年文化沒有想過這會引狼入室,由於他們的奉承和順從,中國古代君主們很快就對他放棄一切警戒之心,他也能像個最佳奴才似的去侍奉中國的君主,寧願沒有尊嚴沒有地位地活著,隻求從那時強大的華夏文明身上撈盡好處。
幾百年前他們依附的是中國,對曆代中國的封建王朝納貢求存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也同時很注意自己的發展,想盡辦法將中國的各種先進技術和科技帶回日本,甚至無恥得連文字也照搬,然後再可恥地告訴世人,這是他們民族的發明。
但是,這個國家的獸性也就表現在這裏,按理來說中國幾百年來一直對他們幫助也挺大,這個國家的發展,他們的很多成功都能看到中華民族的影子,是條狗都知道知恩圖報的,但是這個禽獸國度呢?一旦他們吸取的足夠的養分,一旦中國由於各種原因開始走向衰落,他們的野心就開始膨脹起來了,翻臉不認人,趁你生病,他就來要你的命了。
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蘆溝橋事變,所以也就有了日後的南京大屠殺,所以也就有幾千萬的中國同胞倒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這個狼子野心一般的國度,一旦得勢,他的所作所為一直有種病態似的精神狂熱。
也許是幾百年來在中華民族麵前他們搖尾乞憐苟且地活著,也許是在那片狹小的土地上給這個民族注入了一種不知名的禽獸基因,也許是由於生在一個四處臨海的國度,他們自生下來起就有與其他民族不相若的生存危急感,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通有一種壓抑似的心理變態,所以這個國家的文化和習俗至今還畸形的可怕。
但是,不得不他給中華民族造就了舉世震驚的大傷害,他們在中華大地上的罪惡可謂是罄竹難書,奸淫擄掠,燒人放火,搶劫盜竊……過去的十餘年裏,幾千萬同胞倒在他們的屠刀之下,他們在中華巨龍身上劃下的如海傷痛幾世也能得消除。
還好邪永不勝正,就算他們一時得意,但是終究抵禦不了中華民族遇強愈強的強大的反抗力量,頂不住世界上絕大多數受好和平人們共同反對的強大壓力,再加上這個國家因為病態的心理在作怪,一得到點勝利就不知天高地厚,四處征戰,四處殺戮,終於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襲擊了美國海軍珍珠港,將英國士兵從亞洲打得狼狽逃回倫敦,小小的島國也敢四處樹敵,美國和英國被打得這麼慘,報複心極強的西方文明立即軍艦大炮一起向這個窮凶極惡的國度殺了過來。
華夏民族不屈的戰鬥在陸地上,將鬼子們的手腳牢牢縛住,美軍和英軍的軍艦大炮一路勢如破竹殺向了他們的本土,兩顆原子彈徹底讓這個國家終於低下了罪惡的頭顱。
但是,狗依然改不了****,別看他現在因為知道打不過所以開始沉默,但他又看準了新主子,美國不是現在足夠強大麼,中國現在正落後,所以他們又找到了搖尾乞憐的新對像。
你還真別說,這個國家玩這一方麵的套路真的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反正臉皮足夠厚,為了生存他們什麼也不顧,竟然在短短的幾年間又哄得美國大兵們喜笑顏開,在美國科技的支持下,甚至超著中國還處在戰火飄搖之中,他們僅僅在投降的短短幾年之後,又開始了民族複興的大計。
如今日本國內工業正在蓬勃發展,可謂是又借了老美的東風,而老美為了製衡亞洲的各種新興力量,在這邊培養出一個奴才也是挺必要的,所以兩個可謂是臭味相投,一下子又混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