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會計要素及會計平衡公式(1 / 2)

一、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概念

1.會計要素的概念

會計要索是指對會計對象的個體內容所做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的組成部分,是會計報表內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賬戶的歸並和概括。

2.會計要素的構成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有收入、費用、利潤。

(二)資產

1.資產的概念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它是會計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

作為資產,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的形成;

(2)為企業擁有或控製的;

(3)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資產的組成內容

資產按其流動性(變現能力)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1)流動資產:指可以在1年(含1年)或者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被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各種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

(2)非流動資產:除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①固定資產: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②無形資產:指能夠由企業長期擁有或使用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的經濟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等。

(三)負債

1.負債的概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組成內容

負債按流動性(償還期限的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1)流動負債:指將在1年(含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應交稅費、其他應付款等。

(2)非流動負債:指除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

(四)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概念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其金額為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餘額,即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

2.所有者權益的組成內容

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1)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它是構成企業注冊資本的部分。

(2)資本公積:是指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於投資者並且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或資產。

(3)盈餘公積:是指企業按規定從淨利潤中提取的各種公積金

(4)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淨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餘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後留存在企業的、曆年結存的利潤。

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統稱為留存收益。

(五)收入

1.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必須產生於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偶然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中取得的收入,不屬於會計要素中收入的範疇;

(2)收入的取得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人,表現為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也有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

(3)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4)收入能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3.收入的組成內容

按收入的性質可分為銷售商品的收入和提供勞務的收入。

(六)費用

1.費用的概念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組成內容

小企業的費用包括: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1)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的成本和提供勞務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