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21日哈爾濱平房區日軍731部隊本部
3月的中國南方已經快開春了,而在東北,氣溫仍然讓人凍得直打牙,伴隨著低溫的是凜冽的北風,吹得那些幹枯的樹幹直哆嗦。
哈爾濱郊區平房鎮,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8年前日本關東軍入主東北一線時,這裏就被以“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名義建立的番號為731部隊所占據,方圓近4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建設成為了日後被稱之為“人間魔窟”的731細菌部隊本部所在地。
這裏的空氣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本部的主要建築是四幢相連圍成一個方形的大樓,稱之為四方樓,樓分四層,每層都設有崗哨,每層也都有不同分工,但其目的都是用於進行各類殘無人道的實驗及保存各類研究成果。四方樓附近另建其他樓房,主要是監獄及倉庫,而不遠處就是焚化爐,那裏豎立著一根高30多米的磚石煙囪,煙囪口每天都有大量的黑煙夾帶著灰白色粉末飄灑到空氣裏。
28歲的鬆井一平曾就讀於京都醫學院外科係,還未畢業就因戰爭需要被調到了這個神秘的關東軍給水部。
原本以為隻是進行病理學研究的鬆井一平,到了這裏卻被命令進行解剖及處理受感染屍體的工作。
在這個人間地獄裏,他經曆了從驚慌失措到麻木不仁,已經逐漸地適應了這些滅絕人性的研究工作。,
今天一早,鬆井一平就如往常一樣,走到四方樓解剖所門口,看到站崗士兵,他打了個招呼,然後互相寒暄了一下。
“鬆井君,今天來得很早啊”那個士兵年齡與鬆井一般,也算個老兵了。
“恩,昨天岡本少佐交代我要早點過來,今天很冷啊!”鬆井一平用軍大衣捂了捂臉,吐 著白氣說道
“聽說今天會有特別實驗品?”士兵懶散地伸了下腰“不過昨天進行的實驗裏,有十幾個丸大(馬路大或圓木,731部隊對活人實驗品的稱呼)死了,等下估計你就有得忙了。”
“今天那批丸大屍體會直接送到焚化爐那,岡本少佐也跟我說過今天要處理一件特殊物品,所以才通知我早點過來。”鬆井一平對那個士兵說“其實能特殊到哪?我想也不外乎是受了某種病菌的感染,怕是需要淨化才能處理而已,不說了,我先進去了”
鬆井一平徑直進了大門,上了樓上的過道。
雖然是白天,但東北的天陰陰的,過道旁的窗戶透過的光線非常稀少,感覺異常陰森。
當然鬆井一平並未感覺到這些,每天他都要從這裏來回不知幾次。
突然間他聽到了好幾輛卡車刺耳的刹車聲,他從漏光的窗口向外看,4輛裝載著全副武裝士兵的軍車停在了四方樓解剖所門口,前 麵第一輛車上下來的正是岡本少佐,隨後車上的士兵下來進行警戒,而另有6名士兵從第三輛深灰帆布蒙著的卡車上架下來一個大鐵箱,6個士兵很吃力地才將他們放到了地上。
這時軍車上另一名與岡本同軍銜的軍官在他耳邊交代了幾句,之後簽了下文件,車上下來的士兵嚴密地警戒在解剖所的門口附近。
鬆井一平感到奇怪,解剖所所在的位置是731本部四方樓啊,是整個部隊最核心的研究部位,同時也是安全最到位的地方,光是設置在四方樓各處的哨所就有不下20個,守樓的士兵也有近100多人,而這次送過來的特殊的處理物品為何又讓軍部多派出三車士兵來守護呢?
鬆井一平神色凝重地走進了換衣室,來到自己的衣櫃前。這裏是他個人的空間,在衣櫃門上有他家人的照片,黑白色的照片上帶著年輕笑容的他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穿著日本傳統的和服,這是在離開日本前照的。
當時他是那麼年輕,笑容也特別燦爛,而現在要在他臉上再看到這樣的笑容,已經很難 一 解剖古屍
了!
鬆井一平換的並不是簡單的白色醫生服,因為隨時要跟細菌打交道,為了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在穿上了白色服後,還套上了非常厚實的一件防護服,戴上膠手套,同時還套上了隔絕臉部與外界接觸的類似防毒麵具的玩意,說類似是因為這副麵具比普通防毒麵具的觀察視野範圍更大些,在當時也是專門配發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