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上文明傳承最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史書記載的曆史就有三千年,所有國人都會以引為傲的說自己是炎黃子孫,說明在三皇五帝時期中國就已經存在,再加近些年三星堆遺跡的發掘,漸漸的證明中國的曆史不隻有五千年的曆史;到了近代我國遭受了史無前例的災難,中國在清朝腐敗的統治下,開啟了長達286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徹底與世界脫鉤,直到鴉片戰爭的開始,西方工業革命的炮彈才打醒自大、腐敗的晚清政府,對閉關鎖國這個愚蠢的決定付出殘酷代價,戰敗後簽訂了大量喪權辱國的條約,但這些條約並不會結束列強的侵略,隻能證明清政府落後和無能,如催化劑般加速了列強的入侵。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占據圓明園,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投海自盡,侵略者對圓明園進行大肆的搶劫與破壞;搶掠完之後,在英國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帕麥斯頓(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支持下,3500名英法聯軍士兵衝進圓明園,縱火焚燒,大火連燒三日不止,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偉人——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鄭重的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向世界,向人民宣布了新中國的成立;沉睡的東方之龍再次發出一聲響徹天際的龍吟。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又名大不列顛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3萬多件,其中每一件都是意義重大,難以用金錢去衡量它的價值,隻能說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對我們都是無比珍貴。其中就有國寶級的文物:商周青銅雙羊尊、唐代的《女史箴圖》、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永樂大典》等,全是無恥的從中國搶掠過來的,若我國國人在外國的博物館看到了原屬於中國的珍貴文物,心中那五味雜陳的滋味任誰都不能接受的,我國已經在慢慢強大,原來屬於我們的東西,以後必定屬於我們!讓子孫後代能夠重新來欣賞我國的藝術品。
如果我們能聽到遠在異國他鄉陳列櫃中的中國國寶說話,那它們會講出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探秘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文物,穿越古今,看一看文物的身世,以它的視角去看曆史,去看世界。
(為了文章的趣味性,本人鬥膽編造了文物的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現在是一名在校學生平常喜歡看一些文學類小說,第一次嚐試寫小說,感謝番茄小說能給我機會,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在評論中指出我會盡快的修改。文物故事純屬杜撰,一切以官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