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書本之外(1 / 1)

那年冬天,李崇歌高二,語文課堂上賞析柳永詞兩首——《望海潮》和《雨霖鈴》。

“文文,我覺得他的詞寫的很溫柔,‘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忍把浮名,換了低酌淺唱’和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覺得他肯定是一個溫柔的人,就是喜好飲酒,不好不好。”

李崇歌讀著柳永的詞,看著語文課本上他的畫像和人物介紹,忍不住向同桌分享。

“沒什麼不一樣,這兩篇老師說不考,考試不會出柳永的詞。”同桌崔文文邊聽著老師對文言文的解析,邊對一旁發小差的李崇歌說道。

“為什麼啊,就因為他’放浪形骸‘?與青樓女子交往?”李崇歌有些憤懣不平,莫名對這個詞人的待遇不平。

文文扯了扯桌下李崇歌的衣服,警告的指了指講台上的老師後,便沒有再回她了,認真聽著老師的講解,雖說不會考,但是詩詞中的一些文言文知識,還是有可能考的。

而此時的李崇歌已無心再聽課堂上老師辨析著通假字,講著的一些枯燥的文言文知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似乎就在此刻,李崇歌常願天下有誌者,事竟成;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如果自己穿越到他那個年代,一定會跟他做朋友,或許可以勸勸他好好讀書,考取功名,當然還要少喝酒,這樣後世之人或許就會對他少些偏見。

構思中,李崇歌洋洋灑灑的寫下‘杏花微雨中,我遇見了柳七...’。

怎麼不算讀《望海潮》和《雨霖鈴》有感呢?故而事後一次語文作業中,因為忘記寫作文,李崇歌便把這份讀後感修改了一下當成作文交了上去。

此事了了,甚至連李崇歌自己都不曾記得曾寫過這樣一篇作文。

——

夜幕籠罩著柘城,天空中飄灑著冰冷的雨滴。2018 年 1 月 7 日的夜晚,寒風刺骨,街道上彌漫著潮濕的氣息。剛剛結束晚自習的學生們紛紛踏上歸途,他們或成群結隊,或獨自一人,匆匆忙忙地趕著回家。

李崇歌小心翼翼地走著,心緒淩亂,腳下的水泥地因為雨水而變得格外濕滑。她緊緊抱著書包,生怕今日拿到的書本被淋濕。突然,一個不小心,她還是失去了平衡,跌倒在地。書本瞬間散落一地,狼狽不堪。

她尷尬地環顧四周,心裏默默祈禱沒有人注意到自己的窘境。幸運的是,周圍的人們似乎都沉浸在自己匆忙回家的世界裏,沒有特別關注到她。於是,她鬆了口氣,緩緩爬起身來,開始撿起散落在地上的書本。

恰有寒風吹過,翻開書角的扉頁。

就在這時,一位男子走到她的麵前,黑影擋住了麵前的視線,伸出的手纖細白淨。

他說:“小丫頭,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隻見書角扉頁正是那句——惟願來生,與伊重逢。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