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鵬?金花?”周三三表示不明白,這又是啥?
“你還記得我和你說的,滇南那邊有個三月三的節日嗎?”
“年輕男女在蝴蝶泉邊對唱情歌,互訴心意。然後就有了個大烏龍的故事。”我想了想說道。
“就是兩個男女相遇,男子叫阿鵬,女子叫金花,互相心悅對方,約定好來年三月見麵。”
“第二年,阿鵬帶著金花給的荷包來到約定的地方,但是卻沒看見金花。”
“阿鵬除了知道對方叫金花和對方的樣貌歌聲,其他一概不知,沒辦法,實在等不到人就是開始到處找。”
“阿鵬走到洱海濱,聽說有個叫金花的女子,跳入水底去撈鐮刀,他也慌慌張張,躍入水中,幫助對方把鐮刀撈上來,可出水之後,卻發現不是他要尋找的金花。”
“隻是同名而已,鐮刀金花告訴阿鵬,畜牧場也有一個叫金花的姑娘,於是阿鵬決定去畜牧場。”
“好不容易來到了畜牧場,又聽說金花正在牛產房裏接生牛崽,他迫不及待地在窗外唱開了二人共識的情歌。
“結果也不是這個金花,而且還因為情歌非常生氣,朝阿鵬迎頭潑來一桶水。”
“阿鵬又來到蒼山腳下,聽到人們呼喊金花,他便急忙奔上山,加入找人行列,原來是一名姑娘在山上尋找礦石,遇見一隻熊。”
“金花被嚇得鑽進山洞,阿鵬又追過去,趕跑了黑熊,救出了這位姑娘,結果她也不是阿鵬一心要尋找的金花。”
“最後阿鵬來到公社拖拉機站,恰好,這裏正在熱鬧地舉行婚禮,和阿鵬同行的小夥伴,聽見呼喊新娘的名字正是金花。”
“兩人猶豫再三,不得不告訴阿鵬金花已變心,阿鵬不信,隔窗相望,果然看到了婚禮上胸帶紅花,與新郎共飲喜酒的新娘非常像他要找的金花。”
“阿鵬覺得金花已背叛了自己的誓言,失戀的痛苦迫使他憤然踏上歸鄉的道路。誰知途中遇上一位好管閑事的大叔。”
“大叔聽完阿鵬的故事,邀阿鵬到家吃飯,以酒澆愁,然後,再用馬車拖著醉酒的阿鵬去拖拉機站找金花“評理”。
“當大叔把新娘金花來找阿鵬對質時,才發現阿鵬卻不見了。因為阿鵬覺得大叔不該來找金花評什麼理,便獨自溜走了。
“阿鵬離開了拖拉機站,結果途中又碰上搭救過的煉鐵金花,她正為煉不出鐵和她的對象鬧別扭。阿鵬是個熱心腸的人,見他們煉不出鐵,決心再助一臂之力。”
“好不容易把鐵煉出來了,他打算打道回府,卻發現自己走不了了,因為幫助煉鐵,這個煉鐵金花對阿鵬的熱情讚揚和關心。”
“可煉鐵金花的對象對此產生了嫉恨與誤解,並把這個矛盾反映到了公社,請求社長金花來解決,直到此時,社長金花方知阿鵬的下落。”
“金花的爺爺讓金花趕快去找阿鵬說清楚,但金花想到已經應了社裏的同事,第二天去三月街,所以決定先把自己的事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