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12月,冬,紫禁城。

此時天啟皇帝已經駕崩,崇禎繼位,現在還是用天啟年號,明年開始改元更新,號崇禎元年。

短短幾年時間,萬曆,泰昌,天啟三位皇帝駕崩,大明朝接連死了三位皇帝,剛登基的還是一位少年天子,東北又有建奴作亂,國庫空虛,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什麼,天下皆人心惶惶。

天空中烏雲密布,狂風呼嘯,仿佛一幅末日景象。

從天啟六年開始,西北地區的旱災越來越嚴重,旱災漸漸蔓延到北方大部分地區,災民數量也越來越多,而大明的官員,士紳集團視而不見,即使有災民暴起殺人,也以災民聚眾鬧事,揮兵鎮壓,然後繼續過著奢靡生活。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

史書上僅僅十個字,一筆帶過。

民變!這是任何一名官員都不敢承認的。他們隻會派兵鎮壓,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底層瞞報,朝廷上層也裝聾作啞,現在東林掌權,極盡享樂之能事,皇帝看到的奏折都是天下太平,繁榮昌盛,眾正盈朝,皇帝可以高枕無憂,繼續享受。

這就是崇禎剛登基的時候,群臣給他描繪的天下美景。

要不是建奴還在東北作亂。他們這些東林君子能把自己抬的更高。

一名青年從乾清宮邁步出來,仰頭看著天空,眼神透著興奮,激動,轉而變為沉靜。

這名青年就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禎。

準確點應該叫少年,因為他現在才16歲,年紀輕輕就當了皇帝,這是無數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的頂峰。

在古代當皇帝當然好了,但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少年就是一種災難了。

曆史已經證明了,少年天子真的大概率會翻車。

崇禎沒有昏君,暴君之相。可偏偏他成了亡國之君,這點讓後世無數人真的意難平。

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勤奮朝政,常常批閱奏折到深夜,不貪財,不好色,也沒有奢侈浪費。

怎麼就亡國了呢?

要怪就怪他命不好吧,生錯了時代,如果換在太平期間他或許會是一位明君,仁君。

你要說他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二個首輔,朝令夕改,殺了很多人,疑心病重。

崇禎確實殺了很多人,他從登基之後殺了很多文臣武將。

這些確實不好,但是哪位皇帝沒有疑心病呢,哪個皇帝不殺人呢。

曹操做夢殺人,後世之人還紛紛要效仿他呢。

大明老祖宗朱元璋殺的人更多,胡惟庸案,藍玉案,哪個不是殺的人頭滾滾。

是個正常人都有疑心病吧,你可以對任何一個人都絕對信任嗎?這是不可能的。

當你處於高位,如果沒有一點警惕之心,那才是傻子。

崇禎錯就錯在沒有治國經驗,識人不明。

帝王之道,在於用人,治人,選人。

個人武力反而不是很重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說的簡單,但是這有個前提,這個人必須有大才,而且忠心不二,如果用錯了,後果很嚴重。

建文帝就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忽悠瘸了,李景隆五十萬大軍被朱棣五萬兵打敗,建文帝還繼續用李景隆為將,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皇位沒了,天下沒了,什麼都沒了,連命都不知道有沒有保住。

你再看看叫門天子,大明戰神,瓦剌留學生,他直接把於謙都給殺了也沒有亡國,最後還得到一個英宗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