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用心體驗苦難(1)(1 / 2)

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

人生的苦難史便正式上演;

當我們蹣跚在人生之路時,

苦難總在某一個不經意間,

以一副猙獰的麵孔出現,

讓我們嚐盡苦痛,

直到我們化為塵土,

它才肯善罷甘休。

——【德】叔本華

欲望得到滿足,苦難得以延續

1984年6月25日中午,一個驚人的消息如閃電般傳遍巴黎知識界:“福柯去世了。”福柯去世時還不到58歲。在他的病曆死亡原因一欄裏寫著:艾滋病。

福柯在西方被視為思想知識界的斯芬克斯,一個謎樣的人物。人們這麼認為主要源於福柯思想與生活的離經叛道。福柯試圖用自己的看似病態的生活方式表達對於這個病態社會的反抗。他曾經嚐試過自殺、吸毒,而且一生恣意縱情於同性戀。福柯用自己的尋樂避苦的生命方式以及為性欲的享樂而死的死亡方式,來實踐著自己的哲學思想。

福柯之死看似是在為哲學現身。然而,我們卻要問,這是對的嗎?

其實,福柯之死實則是一場人生的悲劇。他依著迷茫的自我欲望來行動,以性愛享樂為生命至上目標,表麵上看他享受到欲望滿足的快樂,實際上也為他帶來了持續的痛苦的煎熬。

欲望雖是一切快樂的先導條件,但欲望的產生卻出於“困乏”。欲望獲得滿足後,即告消失,因而快樂亦隨之俱滅。所以,所謂滿足或幸福,也不可能免於痛苦及其以外的其他狀態。欲望的糾纏不休,足以擾亂我們的平靜,即連倦怠亦是一種痛苦,它將使我們的生存形成重負。我們要獲得或達成某件事情,總是困難重重,一個計劃總要遇到許多阻力,沿途布滿荊棘,並且當你好不容易克服一切而獲得它時,實際你隻是除了免去一種苦惱、或一種願望之外,再也得不到什麼,它和此一欲望未表現之前的狀態,並無絲毫差異。在無止境的欲望驅使下,人生充滿焦慮痛苦或無聊,這不是人生的偶然,而是生命的本質。

從整個自然來看,每一種事物都承受著自我生存運動的意誌支配。意誌,成為強大的非理性的驅使力量,其核心就是生存的欲望。生存欲望的驅動,使各類生命,一方麵處在拚命實現生存欲望的焦渴中,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另一方麵則處在相互殘害的痛苦悲劇之中。

在爪哇,每每到了海龜產蛋的季節,雌性海龜就會爬上岸來產蛋,於是岸上的野狗就撲到它們的背上,撕去它們的硬殼,活生生地吃掉它們。從而導致了這裏漫山遍野全是雌性大海龜的屍骨,恍如置身戰場。這一悲劇年複一年地重演了千萬遍,仿佛那些海龜就是為此而出生的。而其他被海龜所食的動物同樣也是這樣的悲劇命運。

至於人類的命運,始終都沒有跳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人類徹頭徹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然而,人類如此的種種行動,目的卻是虛無的、悲劇性的,是為了在短暫的一段時間內維持那些轉瞬即逝又痛苦不堪的個體生存。

受欲望支配的生命是一段得不償失的人生曆程。人所遭遇的艱苦和所得的回報之間不成比例,生命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而耗盡了我們的全部力量。除了得到食欲和性本能的暫時滿足,或者不管什麼情況下的一點點片刻的舒適之外,我們最終仍是一無所獲。

生存意誌就是無盡欲望的持續延伸。實現了一個欲望之後,隻會獲得暫時的停歇,不久即將再次發作,而且,新的欲望又將再次升起,使無聊的人再次追求新的欲望滿足。如此下去,永無止境。這就如同拋給乞丐的施舍一樣,維持他的今日以使他的痛苦延遲到明日。

每個充滿欲望的個體生命,實際上都注定會是一個悲劇,人隻不過是在苦中作樂罷了。這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在屠夫們的監視之下,自由快樂地嬉戲。然而,這群羊並不知曉它們將或先或後的任人隨意宰割。因此,在美好的日子裏,我們都意識不到隱而未發的厄運,諸如疾病、貧窮、殘廢、失明、昏聵等等,它們正早已等待在那裏了。對整個人類來說,這又是一個多麼可悲的命運啊!

充滿欲望的人生注定是痛苦的,這種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隻有放棄對欲望的追逐,棄絕這個意誌對人的控製,轉向寬廣崇高的精神生活,這樣才能夠離苦得樂。

生活很累,卻不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