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選擇的困境——論命運(2 / 3)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無論遭遇到什麼樣的情況,真正的自由都是由自己的內心來掌握的,而不是命運的安排。隻要你心懷希望,相信自己,靠著自己的頑強奮鬥,就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人成獸全在自己

自由意誌是人的一項根本行為準則,人在不傷害和侵犯它的基礎上,可以做出任何自願的和自我控製的行為。這是人區別於動物世界的飛禽猛獸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靈魂,我們可以按照自我的意誌行事,而非僅僅依靠生存的本能去獲取食物或者繁衍後代。

自由意誌是可以控製的自我行動力,但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意誌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就是每個人都有發揮自我的自由意誌的可能,不能因為我發揮了我的自由意誌,就妨礙到你的權利,使得你不得不遷就我,而無法發揮自己的自由意誌。

我們需要用心雕琢自我的靈魂,這樣才能把握自由意誌,既不為自由衝昏了頭腦,僅為一己私利傷害到身邊和我們一樣擁有此項權利的人,也不能形同機械,根本不給自己實行自我意誌的機會。

尺度的把握就成為掌握自由意誌的關鍵。用心體會靈魂中的是與否,在心與內在靈魂的磨合中找到自己發揮自己的有效途徑,做一個自由而幸福的人。正如德國電影《自由意誌》講述的故事,現實中,要把握自己的自由,是如何地不易:

西奧,一個餐館的侍應生,性欲極強,一天和同事發生衝突後,他帶著一腔怒火離開了餐館。一個和他在路上相遇的姑娘成為了他發泄性欲的犧牲品,西奧也因此被抓進了精神病院,一關就是九年。

這九年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麵對欲望和意誌的交錯,西奧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也許為了避免對別人的傷害,他選擇了禁錮自己所有的欲望,這看起來極端殘酷的方法,或許隻是壓抑了欲望,而沒有機會讓那些潛在的欲望得以表達,也許這剛好就種下了悲劇的種子。

隻是西奧似乎失去了對女人的欲望,並且將自己封鎖在一個“禁欲”的世界之中。這時他遇到了奈特西——一名害羞的情緒抑鬱的女孩。奈特西成長於一個複雜的家庭,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很曖昧。對男人毫無興趣的她,決定要擺脫過去的一切,開始過完全屬於自己的新生活。西奧與奈特西從相遇到相識,愛逐漸在兩人心中萌芽。經過最初的艱苦曆程,他們看到了幸福家庭的一絲曙光,和奈特西的相愛,讓西奧以為自己痊愈了。

毋庸置疑,愛是治療創傷的良藥,愛也能給我們靈魂的修煉帶來驚喜,有了愛作為支撐,我們才有勇氣走得更遠,才有勇氣麵對內心的怯弱和黑暗。愛是火光,能照亮我們黑暗的心路和不願觸及的傷痛。

但一天晚上,奈特西告訴西奧自己要參加一次聚會而不能回來陪他的時候,西奧憤怒了。在街上遊蕩的西奧被一個開車的女人罵了一頓,可憐的女人為自己的口舌之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回到家的西奧對醉醺醺的奈特西說,一切都結束了!在奈特西的追問下,西奧傾出來多年埋藏在心底的秘密,然後決然離去。當奈特西再次找到西奧的時候,他已經割脈而亡了。

電影的結尾,沒能給我們一個圓滿的結局,或許真實的生活也是如此,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皆大歡喜,西奧沒有能夠掌控自己的欲望,在最後的時刻選擇了放棄,放棄對自我的約束,進而放棄對生命的追逐。在最後略顯壓抑的結尾裏,我們不禁深思,如果,他能夠不那麼極端地封鎖自己的內心,能夠在愛人的幫助下走出往日的陰霾,那麼,迎接他的將是怎樣的生活呢?

我們每天也麵臨著很多的選擇,每天也要在欲望和意誌之間不斷掙紮,那麼你,要怎樣的生活呢?

各人素養不同,人生自然有別

一天晚上,在普魯士的王宮裏,大哲學家布萊尼茨在向王室成員和眾多貴族宣傳他的宇宙觀時提出:“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聽者嘩然,不少人搖頭不信。於是,好事者就請宮女到王宮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想以此推翻布萊尼茨的論斷。結果令他們大失所望,宮女沒能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