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公司招聘一批業務員,薪水頗高,應者如雲。
第一關學曆審核,一大批人被淘汰了。第二關筆試,又一大批人被淘汰了。第三關麵試,參加者可算是出類拔萃了。 麵試中有這樣一道題—從走廊的這頭走到那一頭。走廊中間有一“巨石”設障。 有的人走到巨石麵前,由於無法攀越上去,便無功而返。有的人借助一些桌凳總算爬了過去。而有一個人,來到“巨石”麵前,雙手舉起巨石,舉過頭頂,順利通過。
麵試結果,最佳表現者為舉“巨石’‘的那個人。另一部分借助外物過“巨石”者,也算通過。 最懊悔的是第一部分人,他們說:“假如一開始知道‘巨石’是用泡沫塑料偽造的,我也可以舉起它來。我認為它真的是石頭,一定很沉重,所以不敢舉它。” 考官說:“不敢,本身就是失敗。”
是的,不敢,本身就是失敗。有多少不敢,讓我們與成功失之交臂,有多少不敢,讓我們止步於目標前,無功而返。 隻有敢,才能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甚至可以這樣說,敢,是成功的一半。 麵對困難,要勇敢地對自己說一句:敢! 麵對艱險,要勇敢地對自己說一聲:敢! 隻有敢做敢為,才能抵達成功。不敢,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誰第一個看到太陽,太陽便會首先把陽光灑向誰
有一個青年精神頹廢、萎靡不振,他時常感到一切是那樣的死氣沉沉,他時常感到一切是那樣的令人失望。陽光是灰色的,前途是渺茫的。他的心情十分煩躁和低沉。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者。他問老者:“怎樣才能快樂、振奮起來?”
老者反問他:“你正值青春大好年華,因該是年輕有為,應該是前程似錦。為什麼會感到不快樂?為什麼會感到不振奮呢?”
青年說:“事事不如人意,一切暗淡無光。”
老者想了想,帶他來到了一棵大樹下。
老者問青年:“你看到了什麼?”
青年搖搖頭,說:“什麼也沒看見。”
老者指了指地上的樹陰道:“這是什麼?”
青年看了看說:“樹陰。”
“你再仔細的看一看!”老者望著青年,鼓勵地說。
青年看了半天,說“隻有樹陰啊!”
老者笑著說:“你沒看到一朵朵陽光?”
“一朵朵陽光?”青年一邊說,一邊仔細地瞧著地上。在樹陰中,確實有一點點的亮光,仔細觀察真的好像一朵朵盛開的亮麗的花朵。青年興奮地喊道:“我看到了一朵朵盛開的陽光。”他為自己的這一發現,欣喜若狂。
青年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老者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我們心底暗淡無光,就隻能看到陰影。如果我們心底陽光燦爛,就會看到盛開的陽光。”
誰第一個看到太陽,太陽便會首先把陽光灑向誰。
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是溫暖的人。
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是快樂的人。
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是幸福的人。
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是擁有希望、奮發有為的人。
人生的旅途中,心中永遠昂揚向上的人,也就是永遠擁有燦爛陽光的人。
昂揚向上、積極樂觀,是人生的太陽。
努力奮鬥、拚搏進取,是人生的太陽。
一堂人生課
在畢業時的最後一堂課上,學生問教授,走上社會,在事業的奮鬥中應注意什麼?
教授說:
我給你們出一道題:一個小島上有100隻鳥,大風來了,有40隻鳥想飛走,請問,小島上還有幾隻鳥?
有的學生說:“飛了40隻,還剩60隻。”
有的學生說:“都飛走了,一隻也沒有了。風一來,它們都嚇飛了。”
教授笑了,說:“請聽清楚!是40隻鳥想飛走。”教授把想字說得格外重。
學生恍然大悟。
是啊!40隻鳥隻是想飛走,並不一定真的飛走了啊!
做任何事,光靠想不付之行動,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想好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
立刻行動!
行動,才是成功的途徑。
行動,是走向成功的腳步。
立即行動,走向成功。
離成功最近的
一切皆有可能。
在新員工上崗培訓第一課上,總經理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誰認為再過一些年會取消學校?
新員工們你看我我看你,老總怎麼問這樣的問題?
總經理又重複問了一遍,並補充了一句:就算是假設。
人們開始了議論:
“怎麼可能?那學生怎麼學習?”
“學校教育極其重要,怎麼會取消學校教育呢?”
“知識越來越重要,學校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學生不到學校去,學生會慢慢學壞的。”
“那老師不就失業了嗎?”
……
一個理由比一個理由充分,員工們堅信取消學校是不可能的,於是便說出了諸多不可能的理由。
誰也沒有為取消學校而提供理由或補充、代替學校教育的措施,因為人們認為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總經理看了看大家,說:“如果它成為了可能,或假設它可以取消,我們大家想一想應該怎麼
辦?”大家麵麵相覷,沉默了幾分鍾後人們開始發言了。
“可以開設網上學校,就可以在家裏上學了。”
“家長隻要教會了孩子學習方法,孩子也可以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