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六月,風和日麗,老黃曆上寫著:宜:出行,沐浴。忌:諸事不宜。
此時,太陽早早的爬上了東邊的一座高山,它起得早是為了看山頭的人,俯視人間,而那些被他俯視的人起得更早則是為了仰視他晨曦越過雲海山頭光芒萬丈的那一刻。
說來也怪,這些人為了看一把年紀的它,早上3-4點就杵在那個山頭,有的甚至昨晚就前來守株待兔了。
所以它得準時準點,不能遲到,不然多浪費這些期盼看日出的的可愛人兒。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此時的小鳥放聲嚎邁的歌唱,鳥兒能有什麼煩惱呢?它們一整天都在嘰嘰喳喳的聊著天,
一點也不顧及村裏有些還在睡懶覺的人!
在這樣放晴的日子裏,除去看日出的人,那些田間勞作勤勞的人們往往比太陽起得更早,他們可沒有那些看日出可愛人兒的閑情逸致,更不懂這太陽公公有什麼好看的,
因為田地裏的莊稼現在可長得正好,他們可不願放任時間流逝,得趕緊趁著早上涼快除草施肥,等大太陽一出來,人那可就待不住幹不動活計了,而早上拔出來的草也就能夠在驕陽烈日下活活曬死。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夏天已經來到,秋收的日子還會遠嗎?
時令已快到了大暑,雲貴高原的大暑,天氣依舊涼風習習,
人們最喜歡早早的去幹農活,到中午躲躲一天中最熱的太陽,
然後下午涼爽一點再去接著幹農活,這種田間勞作戰術不僅不累人,效率也高!
在這個季節,本是雨水繁多的時候,
但地處華夏西南偏僻之地的乘風縣,說巧不巧的正好趕上了缺水的一年,
小縣城麵積不大,沿壩子南北橫向而展開,順地勢東西交錯而緊湊。
村子裏炊煙嫋嫋升起,房屋稀稀拉拉林立,圍繞在縣城周圍,成眾星捧月狀!
不知道今年這變幻莫測的天氣怎麼了?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風不調雨不順了,
天氣反常不說,氣候還比以往要幹旱許多,
這賊老天今年反正死活就是不下雨!太陽的出勤率高得嚇人,基本全年無休。
因此,許多往年本為農田的田地,因為缺水,而在今年由種植水稻改為了種植玉米。
這對於城裏人來說影響不大,但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村來說,可愁死個人嘞!
小縣城五公裏外方家灣村的西北角,方華家唯一一塊臨近溝渠水道的農田,
在今年也被迫種上了玉米等耐旱作物,
別無他法,老天爺不給水喝,也不賞飯吃,誰也沒轍!
玉米,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同株,異花授粉,
這作物對水的需求量相比水稻來說就少許多,關鍵是玉米還耐旱,更容易存活,
而水稻那是時時刻刻都不能缺水的,除非待他低頭看腳成熟時。
特別是金秋快要成熟的時候,如果水位掌控不對,水稻的顆粒飽滿度及收成必然會下降,
收成大打折扣不說,也白白荒廢了這一年兩種的水稻田地,
對於這個年代的農村來說,水稻如果沒有收成,那豈不是白白辛苦一年,一無所獲!
這裏的村民可還指望靠這點田地裏的收成養活家裏的五六口人呢!
與其荒廢了田地一無所獲,還不如有點收獲,種玉米的話,好歹能有點收成。
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這一年都選擇了較為穩妥的收益方法——把種水稻改為種玉米。
方華,乘風縣方家村人,
這一年剛好虛歲十三,
十三歲的年紀,小學六年級剛剛畢業,比十八不足,比八九有餘!
這個年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剛剛好,因為人生便是十三起,以後路途更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