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撿了個閨女(1 / 2)

十多年前春季的一個午後,我跟往常一樣:騎著我的踏板小摩托,在兒子放學前十分鍾左右,來到學校的門口,等著接他放學。

由於孩子們都已經磨合一學期多了,他們彼此都不再陌生,雖然有點“小團體”的存在,但並不影響他們間的友誼:畢竟,幼兒園的孩子們社交還是比較單純的。

從兒子每天跟我講班級裏的故事開始,我就開始慢慢留意他說過的每一位同學。甚至覺得哪個孩子比我們家優秀時,還會刻意地在等兒子放學時,請教那家長的育兒經。

等待總是很無聊,那個年頭是沒有如今的智能手機來幫助消磨時光,除了采用最原始的聊天方式打發時間以外,就隻剩下耐心等待。畢竟,有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家長,從來不會錯過每個被奉承的時機:隻要有幾個認識的圍在一起,她們就會眉飛色舞地表演著各種令人不舒服的誇張。

在一段時間交流後,我們這些充當看門神的家長,也基本都相互認識了:為數不多的陌生家長之中,她算一個,而且很奇葩的一個。

好奇地問過兒子:你們班那個眼珠子大大的、梳著兩個小辮子的女生她是哪的呀,她媽媽是幹嘛的?

他似乎從小就不怎麼愛跟女生玩,所以這個問題他給不了我想要的答案,我也隻能繼續保持著求知欲、等待著答案自己出現了。但每次依然隻能看著她風風火火地出現,然後又風風火火地離去。

我的印象中,她就從來沒有說準時、準點過:不是卡著點到,就是晚很久,反正每次出現都像是踩著哪吒風火輪似的、腳底生風,來去兩匆匆。

真正跟這小閨女結緣是有次班級做手工,老師們表揚孩子們的時候,用的時間多了些,所以那天我們這些家長都在學校門口多等了會。

那天都過了二十多分鍾,她的身影依然沒有出現。

後來慢慢放學了,孩子們按照班級順序排著隊地在往門口走,一個個都被接走了,沒有輪到的班級孩子,都眼巴巴地看著門外,仔細地辨別著人群中他們所期待的身影。

兒子出來後說餓了,我就給他吃了點準備的零食,整理好書包正準備走,見學校裏隻剩下小閨女一個小朋友了:她雙手緊緊抓著大門上的鋼管哭的稀裏嘩啦,老師哄了會似乎也見效甚微,見老師歲數小,我就想:老師應該還沒結婚呢吧?可能不真正懂孩子。

於是我就跟老師說:“老師,讓我來試試吧,沒準我可以哄好這孩子。”

在我的堅持下,老師讓看門大爺放我和兒子進學校了。

我蹲著給小閨女擦了擦眼淚,嚐試著問她叫什麼名字。

她對我的抵觸很大,見我過去後雖然不哭了,一聲不吭地就躲到了老師的身後,偷偷地歪著頭看著我。

嚐試了很多次,見她怎麼也沒有放下戒備,忽然想到包裏還有個巧克力,於是就拿了出來問她:“小閨女,想吃嗎?這個巧克力可是阿姨珍藏著的哦,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阿姨可舍不得吃,但是看你長的這麼好看,阿姨覺得你最資格吃,所以想送給你吃,你覺得你配吃嗎?”

她眨巴了幾下嘴,思考了幾秒鍾後終於伸出了手,就這樣接過巧克力吃了起來。

看她吃的津津有味,就問她:“小朋友,阿姨這個珍藏版的巧克力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