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死不能複生(2 / 2)

二:相關工作

目前,傳統的可用性評估的是本地化設備或鏈路的故障概率,不考慮網絡服務。在冗餘拓撲中,由於局部故障不會導致通信癱瘓,傳統的評估方法難以準確反映網絡服務。相反,QoS指標與網絡業務密切相關,反映的是服務程度。同時,QoS作為一個判斷因素,也反映了實際性能,因為QoS的值需要實際測量。然而,目前基於QoS的可用性研究大多基於網絡連通性指標、網絡鏈路的重要性或網元的可用性。文獻使用了基於鏈路最小生成樹的可用性統計。隨著P2P、IPTV、VoIP等多種業務的出現,傳統的端到端通信模式改變了用戶獲取網絡內容和服務的綜合通信模式。雖然現有的可用性評價方法趨向於呈現多樣化、多樣化發展的,但以上的可用性研究僅局限於設備的統計,缺乏客觀性。

文獻[23]根據相似程度對QoS指標進行分類。通過分組逼近理想點來確定QoS權重,最後再次進行評估。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曆史數據集來優化模型,以獲得更好的評估,並且不適用於具有瞬時變異性的網絡。文獻[24]采用預測模型,利用變化的時間序列預測QoS指標的變化,對各指標進行歸一化,然後進行加權平均判斷。雖然該方法實時性較好,但僅對網絡的整體可用性進行評估,缺乏對具體業務的考慮。文獻[25]根據企業的需求構建了包含節點和服務能力的SRNs模型,將所有節點失效概率的變化視為一個隨機過程,從而建立了馬爾可夫鏈。每個節點計算其可服務性是否合格,從而得到故障節點的概率分布。因此,難以滿足大規模複雜網絡的實時評估。文獻[26]充分考慮了網絡狀態變化的隨機性,但隻假設節點狀態的概率分布。由於它沒有量化QoS指標,隻是分析了整個網絡的可能狀態,結果缺乏反映具體業務。

三:網絡可用性

(1)網絡提供具有特定功能的麵向用戶的服務,網絡能否滿足服務需求需要進行一定的評價。從網絡運維的角度來看,關注的重點是網絡服務的成本和質量。在滿足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低服務成本不能很好地保證服務質量,反之亦然。所謂網絡服務是可用的,即在一段時間內滿足合格服務標準和最低運營費用的QoS度量的程度。

基於以上思想,MCQNA不僅考慮滿足特定業務需求的網絡能力,還通過狀態轉移概率得到QoS性能的成本係數。這個概率是由成本函數除以性能成本來表示的。網絡可用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