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傳承中醫(1 / 1)

寫於2023年8月15日

中醫起源與曆史

1.中醫起源於原始社會,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醫藥活動中醫理論主要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自然科學文化充實和發展2。中醫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髒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症型,以辨證論治原則,製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複

關於中醫的故事。

神農嚐百草 神農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遠古時候,百姓吃野菜、喝生水、采野果充饑、吃螺蚌肉果腹,經常受到疾病和毒物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神農遍嚐百草,辨識植物毒性及藥性,讓百姓避開,並為他們治病。後人托其名著成《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

2.

病入膏肓 春秋時期,晉景公患重病,到秦國求醫,秦桓公派一位叫緩的醫生前去。在緩未到之前,晉景公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說:“緩是高明的醫生,恐怕會傷害我們,怎麼才能躲避它呢?”另一個小孩說:“我們住在肓的上麵,膏的下麵,他能把我們怎麼樣 呢?”緩到了晉國,給景公診視了一番後對他說:“您的病沒有辦法醫治了,因為您的病在肓的上麵,膏的下麵,不可以用攻法治療,補的藥物又到達不了,我也無能為力了。”緩的話與景公的夢境完全吻合,這讓景公又佩服又驚訝,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經無藥可救的現實。

中醫的藥材根據最新版的《中華本草》記載,共有中藥8980種。如果加上其他少數民族用藥,最新統計是12800種左右。

全國用於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中藥一共有1000-1200種左右,其中植物藥材800-900種,動物藥材100多種,礦石類70-80種。目前中醫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大約在五百多種左右。

中醫的藥材有:

1.三七:

三七含有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打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2.番紅花:

用於治療憂思鬱結,胸膈痞悶(前胸和胃脘部位脹滿憋悶,感覺不適),吐血,傷寒發狂,婦女經閉,血滯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盡,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損傷等。

3.梔子:

用於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小便次數增多,淋漓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進行治療期間如需使用藥物建議患者及時就診,積極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明確藥物使用方法後再進行使用,避免不恰當使用藥物,對疾病造成其他刺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