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將王齕領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情勢危急。
趙王坐於朝堂上,愁雲慘淡。
“眾位卿家,可有良策退敵?”
“大王!”
一位老臣昂首而出,乃是趙國上卿藺相如。
藺相如向趙王施了一禮,道:“大王,秦人困我邯鄲,如今已是生死存亡之秋,老臣有一計。”
“藺上卿快快講來!”
“大王,秦國強大,我趙國獨木難支,難以抵擋。然而,今日我趙國並非孤立無援。齊、楚、燕、韓四國與我國毗鄰,皆受秦國侵擾之苦。此次秦攻我邯鄲,四國必不會坐視不理。若我趙國與四國結盟,共同抗擊秦國,未必不能將其擊退。”
趙王聽後,臉上閃過一絲喜色。
趙王盯著藺相如:“藺上卿,繼續說下去。”
“稟大王!我願遣使四人,前往齊、楚、燕、韓四國求援。同時,大王可派人至秦都鹹陽,向秦王假稱願割地求和,望秦王退兵。此乃以退為進之計,讓秦王誤以為我趙國怯戰,從而爭取時間。然後,我趙國可趁機與四國結盟,共同抗擊秦國。”藺相如徐徐道出。
“好好好!好計策!藺上卿真不愧乃我趙國柱石!”趙王聽後,立馬拍手稱快。
此時,另一位大臣闊步而出,正是趙國響當當的人物,平原君趙勝。
趙勝施了一禮:“大王,藺上卿之言雖有一定道理,但下臣有一慮。”
“平原君有何憂慮?”
趙勝瞥了一眼藺相如,然後把目光轉向趙王,說道:“大王,秦人狼子野心,若得知我趙國欲割地求和,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在我看來,若示弱於秦,秦人必會得寸進尺,我趙國隻能更加危險!因此,萬萬不能向秦國示弱!”
趙王聽後沉思不語,朝堂上掀起一陣騷動。
又一位重臣挺身而出,乃趙國的老將軍廉頗。
廉頗施了一禮,道:“大王,平原君所言極是,此不可不防。末將尚有一計,或可不費一兵一卒,即令秦國退兵。”
趙王聽後精神一振,急切追問道:“什麼?不費一兵一卒,即令秦國退兵?真有如此神奇?廉老將軍快快說來,你到底有何良策?”
廉頗年事已高,但聲如洪鍾:“大王您難道忘了,那秦國的王子贏異人,還有他的兒子嬴政和夫人趙姬,都還在我們手裏。我們不如先殺掉贏異人,懸其首級掛於城門威懾秦兵,並昭告秦國:如再不退兵,則連嬴政母子一並殺掉!”
“老將軍果真妙計!”趙王豎起大拇指。
這時,另一名老臣緩緩站了出來,乃是趙國的太傅虞卿。
“大王,廉老將軍斬殺質子固然爽快,但老臣有隱憂哇。”
“太傅不必吞吞吐吐,快說吧。”
虞卿緩緩道:“大王,如果我們殺了嬴異人,而秦國仍不退兵,反倒激起他們的憤怒壯大士氣,那豈不是等於,等於惹火燒身?”
趙王再次陷入糾結。
廉頗冷哼一聲,道:“大王!若到時秦國還不退兵!老臣願親持長戟,與秦兵決一死戰,誓與邯鄲城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