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靠,這算是穿越嗎?(1 / 2)

”爸爸,一路平安,早點回家″奶聲奶氣的聲音。

\"寶寶,乖乖在家,下午媽媽送你去四姑家。晚上回來爸爸才去接你回來啊!”

“爸爸抱抱寶寶。寶寶會乖乖的!”

近半年來,每天都重複著這麼溫馨的一幕。

黃華彬也算是閱盡人間繁華。籍貫廣西某知名縣城。父親是南下軍人,在部隊上就是汽車兵,後就地轉業後分配到農墾供銷社。母親也跟著南下。由於幾代單傳,所以到了黃華彬這一代還是五姐一妹。他父親怕孩子的糧食不夠吃就主動要求到下麵農場工作。黃華彬出生地在海南屯昌縣。從小黃華彬就享受了別人沒有的痛愛。父親開車到哪裏都帶著他。讀書時從小也是聰明伶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每年都有作文上過刊物《農墾中學報》。上到初三時黃華彬已無心上學。總想著去外麵的世界闖一闖。後來還是在班主任徐老師上門做父母工作和華彬的思想工作才讀完了高中。加上那時候經濟轉型。要求承包責任製,父親還沒到退休年齡,到處借借錢買了台小麵包車跑短途客運。為了讓兒子以後有個謀生的手段,於是在黃華彬混到個農場職工子弟學校高中畢業證後。父母就安排他去學習駕照。學駕照回來後就跟著父親跑短途客運。但父親可以說白開了幾十年車,(也可以說那個年代的司機基本如此,當時的貨車基本上就是解放牌,八十年代後才有東風牌的。隻要車能動就跑,不懂的保養。哪裏壞了送修理廠)所以家裏買的小麵包基本沒換過機油。車子三天兩頭壞,也掙不到什麼錢。

九十年代初黃華彬的爺爺病危。故鄉一封電報父親就趕回故鄉。隔兩天後又一封電報打來。說爺爺沒見著唯一的孫子停在祠堂裏咽不下最後一口氣,於是黃華彬收拾了兩套衣服也趕回了故鄉。當時由於交通不便利。所以也趕了兩天一夜才回到故鄉。好像有心靈感應似的。據說黃華彬踏上歸途時沒到1小時。他爺爺就咽了氣。

黃華彬回到故鄉時,爺爺己經裝揀完。守了一夜靈第二天就送上山。

由於村上主要是客家人且姓黃,族譜記載是黃峭公後代,在廣西這支是宋代時元太公後代。當時元太公是位將軍,由於不知名原因被貶在此。娶妻妾三房。後又官複原職,離開時留下了三房子女,所以村上都是同宗,碰上紅白喜事基本全村出動。上山時村上青壯輪流上陣雙手托著棺木奔跑。棺木後係條白麻布係在黃華彬父親腰上,父親托著燃燒的香爐,身後的黃華彬拉著父親腰上係著的白麻布條跟著棺材跑。前有鞭炮紙錢開道後有打鼓敲鑼的。祠堂離村上的祖墳地約兩公裏。中間棺木不能沾地,所以青壯們跟在棺木旁見哪位力竭了馬上換上。

到了祖墳地早有同宗們挖好的墓穴,下棺,封土,祭拜。結束後所有人回到祠堂。早有各家手腳勤快的婦女在洗菜做飯。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早已算好大概的花費。所以黃華彬的父親早已經把帶回的錢交給管事人。當年出外工作拿工資的人很少。黃華彬家基本是獨一份,所以花錢還是比平時村上人要多許多的。

和華彬父親較為親近的是榮英伯,但按輩分分也是隔了三代。華彬的太爺那代和榮英伯爺爺是兄弟。客家人有個傳統,能讀書的宗親都會扶持去讀書。而在清末時華彬太爺考中了進士,高興過度死去了,當時華彬爺爺還在太奶奶肚子裏。後來太奶奶也不改嫁,拉扯著把爺爺帶大。在十四歲時就找媒人娶親。爺爺看不上奶奶跟著國民黨部隊跑了幾年。當時部隊上見爺爺是個獨生子,沒安排上戰場安排當了個剃頭匠。後來由於軍閥混戰,心中害怕跑回故鄉,這才有了黃華彬父親。這是題外話了。

辦完爺爺的喪事。黃華彬父親也沒剩什麼錢了。隻夠一個人的路費,在村裏過了頭七。和華彬舅舅商量了下。黃華彬舅舅原是民辦教師,後來承包土地後分了塊山地。山地上長滿了鬆樹和杉木。於是華彬舅舅將山地上的樹木全賣了,拿了錢到縣城裏做生意。主要經營當地的土瓷器。賺了些錢,由於忙於生意,對孩子教育放鬆。華彬的表哥在縣城結識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走上了歧途被送去勞教了。所以舅舅也缺人手,就讓黃華彬和舅舅幫忙。這一幫忙就過了一年。表哥從監獄回來後華彬又回到了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