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以後,北港村有了自己的大卡車,車廂裏釘了兩排坐椅,這卡車就成了客貨兩用車,周邊村子的村民想要出門,就到北港村來登記,到了日子就湊在一起出發。
就是這車用的汽油不好搞,經常需要劉水生去物資局撒潑打滾才能弄到汽油票,某次在物資局要汽油票的當間,劉水生眼尖,看到了區裏向物資局申請拖拉機的申請單,拿了汽油票就趕回村子裏,帶上趙會計就去區裏革委會要拖拉機,兩人纏著革委會主任不放,一連幾天,革委會主任受不了了,鬆口同意給北港村一台拖拉機,兩人才心滿意足回村。
北港村成了周邊村子又愛又恨的村子,愛的是北港村人不小氣,有什麼都可以去租用,恨的是北港村人太能搶了,區裏鎮裏有什麼好東西都被北港村搶了個先。
轉眼到了70年,村裏幾個高中生都被劉水生弄去機械廠學開車和修車了,這天趙會計到區裏開完會,急匆匆趕回村找到劉水生:“水生,我聽到一個消息,可以推薦人去上大學了,國家有個政策了,這次有好幾個大學,趕緊去要名額去,咱們有好幾個孩子高中課都學完了。”
劉水生一聽有這個好消息,立刻放下手頭的活,招呼幾個村委幹部就要去區裏,趙會計趕緊攔下來:“你一個人去,不能這麼多人去,又不是去打架,被別人看見就知道你們去要好處了,你一個人騎車去,悄悄地,這個消息沒有多少人知道。”
劉水生朝幾個聽到消息的村委幹部說道:“我把名額要到手之前,誰也不許走漏了消息了,誰敢出去多嘴,下一個批鬥的就換誰。”
說完也不等人回話,衝出去就騎上車走了,村委幾個幹部趕緊對趙會計說:“我們誰都不會說出去,肯定保密的。”趙會計嘿嘿笑著說:“怕個啥,咱們村批鬥,除了宋立挨過揍,老村長他們就是坐在台上聽聽咱們喊口號的,萬一你們有誰要挨批鬥,我們肯定也不會下死手的。”
幾個村委幹部都朝趙會計“呸”了一口,向趙會計打聽這個推薦上大學是怎麼個流程,趙會計把打聽到的消息講給幾人聽,當聽到說每個區都有推薦名額,幾人都想叫劉水生把各額都搶到北港村。
在劉水生的努力之下,北港村有了兩個推薦名額,村裏讓張延年出了試卷,讓想上大學的人來了場考試,取了前兩名,推薦去了海市的大學。
一直到70年代末恢複高考,北港村每年都有一二個推薦名額,到恢複高考這一年,北港村所有學完高中課程的孩子都被趕著去報名高考,一批人考上了大學,還有一批人考上了中專。
村裏象過年一般熱鬧了好一陣,幾乎一半村民家裏都有孩子考上了學校,張延年家裏堆滿了村民送的禮品,張延年也恢複了公職,又回到一高教書去了,張虎頭和張延年小兩口也總算鬆了一口氣,十來年提心吊膽的日子總算是過去了。
宋立被放了回去,到外村找到了家人,宋家人還想去申請發還北港村的房屋,沒有了房契,也沒了討要的依據,氣得宋立把家人臭罵了一頓,惹得家人與宋立徹底離了心。
過了幾年,北港村正式成立了運輸公司,分成水運班組,陸運班組,在平州市組建出租車公司時,北港村又去買下了幾張牌照,北港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家家戶戶每年都能從村裏拿到分紅。
趁著市裏大改造碼頭的時機,新村長去拿到了村子整體改造的批文,村子裏貼補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把房子都改成了統一樣式的民國風小別墅。村裏在村口開了酒店,生意很是火爆。
村邊的馬路已經修成了六車道的大路,北港村已經成了平州城的一個景點,村民都有一份工作,村裏每年的分紅足夠村民過上小康生活,北港村的村民越發的團結,村裏還出了個村規民約,比如:不得賭博,不得嫖娼、不得違法亂紀……
村長有句話:“誰不聽話,就把誰戶口遷走。”此話一出,村民都乖乖去對照村規,看自己有沒有違反哪個條例。
北港村的故事還在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