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之初,契丹國便已雄踞於北方,因援助後唐節度使石敬塘稱帝建立後晉,得以割占“幽雲十六州”,對宋朝構成極大威脅。宋朝為奪回幽雲之地,揮軍北上征伐契丹,從此兩國之間戰事不斷。北宋政權將軍隊造成的巨額支出轉嫁至百姓頭上,不斷加重賦稅,以致民不聊生。
宋太宗淳化年間,於CD府設置“博買務”,壟斷布帛和茶葉貿易,官府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禁止農民和商販私下交易,使茶農和商販無以為生。終於在公元993年,青城茶農王小波率眾揭竿而起,爆發了“青城起義”,隊伍不斷擴大。同年十二月,王小波戰死,起義軍便推選李順繼任首領。起義軍迅速攻占CD建立大蜀政權,李順稱“大蜀王”。994年五月,CD失陷,李順等人被俘,在押往開封途中,於鳳翔遇害。經“青城起義”後,宋朝更是內憂外患,宋太宗認為:“欲理外,先理***既理則外自安。”至此,宋朝便形成“守內虛外”政策。
故事發生於公元993年,時值隆冬時節,幽州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至亥時,星月俱不見,將士們因白天操練,除值守官兵外,已早早入睡。大將肖撻凜營帳內卻仍是燈火通明,此刻他正手捧一卷書,看得如癡如醉。突然帳外傳來軍士慘叫之聲,便放下手中書,快步行出看個究竟。剛出帳門,一條黑影迎麵而來,快速掠入帳內。肖撻凜一掌拍出,竟連衣角都未曾碰到,心中一凜,急忙轉回帳中。
營帳內燈火同時被人打滅,漆黑之中一陣強勁的劍氣直迫肖撻凜麵門。身經百戰的契丹大將,亦非等閑之輩,舉掌一拍,竟把刺來的利劍蕩開。黑暗中那人“咦”了一聲,隨即一連刺出幾劍,把肖撻凜迫出帳門之外。契丹將士大叫“有刺客”,高舉燈籠火把,一齊圍將過來。燈火映照,一灰衣人傲然立於雪地之中,對麵前的千軍萬馬不屑一顧,一聲長嘯,長劍掄圓,劍氣彌漫天地。悠然飄落的雪花被嘯聲震懾,停於半空,半晌不敢落下。
長劍在雪花中如同一條銀蛇,耀眼生輝,把肖撻凜迫得連連後退,其他將士被劍氣侵襲,竟然無人一敢近身。幾招一過,灰衣人突然收勢,淩空躍起便走。此時番兵越來越多,一時間漫天燈火,呐喊之聲四起。灰衣人輕盈盈地飄於半空中,腳未落地,劍光已在攔阻的番兵身上劃過,隻聽一陣慘叫聲,倒下一堆番兵。燈籠火把跌在雪地上,照著白雪慢慢變成紅雪。
灰衣人一起一落,所到之處無人可擋,番兵漸感害怕,不待人飛過來,便已紛紛退開。肖撻凜大怒,也是躍起猛追,無論如何發狠,卻仍是相差數丈之遙。劍氣如虹,強似凜冽的寒風百倍,嗚嗚的破空聲緊緊籠罩著此起彼伏的慘叫,仿似不讓蒼天知道這裏正展開一場血腥的殺戮。撕殺中灰衣人快速向一員契丹騎將掠去,即將走近,身形於半空中突然急劇旋轉。那員騎將聽得衣袂獵獵勁響,瞪大眼想看清楚長劍從哪個方向襲來,一道寒光於眼底下泛起,心念方動,人頭已經落地。灰衣人躍於馬上,一把抓起那員騎將的屍首,向著淩空撲來的肖撻凜擲去,哈哈大笑:“番賊能奈我何?”提劍策馬,一路揮舞,轉眼便闖出重圍。肖撻凜不敢去追,速回營帳中燃起燈火,卻發現適才所看之書已不見,心中又驚又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