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鮮漁粉,花生糖,洛神紫蘇飲(1 / 3)

食肆小攤,酒樓茶館,鬧市人喧,葉初桃帶著兩人繞過幾道彎,拐進一方寂靜小巷。

那巷子又深又窄,陽光覆下一片陰影,左右是一堵堵白牆,僅容一人通過。

“來,跟緊我,可別走丟了。”葉初桃伸出衣袖,示意兩人拉住。

“是,保證絕不掉隊。”

許卻暮抓住那截粉紅的袖口,又原模原樣地把雪白衣袖遞給最後位置的柳曉月。

三人你拉我,我拉你,像極了放學排隊回家的小學生,許卻暮露出微笑:

“美食探店小分隊,正式發車,衝鴨!”

葉初桃在前領路,微微挑眉:“這麼迫不及待?”

“唯有金錢與美食,不可辜負。”

柳曉月想了想,認真說道:“……有道理。”

“嗯哼,這可是我的人生至理名言,建議全文背誦,好嗎?”

“月牙,你快聽聽,還沒誇呢,她這下巴就快翹到天上去了!”

“聽不見聽不見,略——”

“略略略——”

“停!好好走路,不能打鬧。”

清脆的聲音打破寧靜,小巷盛滿了歡快的笑聲和腳步聲。

天光乍泄的午後,擇二三好友,探一處幽深小店。

她們牽著衣袖,走過青石路麵,牆角偶爾鑽出些嫩黃青綠的野花細草,像春光不經意泄露的小驚喜。

這時,葉初桃手指向掛著兩個大紅燈籠的食鋪,說道:“我們到了,那家就是。”

一棵參天的榕樹蒼翠蔥鬱,樹葉垂蔓,遮住黑簷房屋的一角,依稀能看見牌匾上的陳氏食記,清幽安靜,頗有幾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味。

許卻暮剛踏進門檻,便聞到了一股屬於的食物淡淡香氣,店麵陳舊,收拾得卻很幹淨,堂內已經坐滿了五桌客人,唯一還空著的一張四方黑木桌,是一位十歲女孩拿著兩塊幹濕毛巾,正在端碗拾筷,擦幹淨桌麵。

她一抬頭看見三人,立刻露出笑容,衝廚房裏喊道:“阿爹,阿娘,有客人來了——”

“哎,來嘍。”

簾子一掀,走出來一個瘦瘦高高的婦人,腰間係著碎花藍圍布,逢人就笑:“是桃子來啦?人又標致了不少,你得有兩個月沒來嬸子店裏吃飯了,快坐快坐!”

“陳嬸好,這不是每回來長安巷就饞嬸子家的手藝,特意帶了兩個朋友,來嚐嚐這碗漁粉。”

葉初桃笑著寒暄一番,三人在收拾幹淨的空桌落坐。

陳嬸笑得合不攏嘴,忙問:“三位客人要吃點啥?還是老樣子?”

許卻暮一指葉初桃,說道:“嬸子,我和她一樣。”

“嗯,我也是。”柳曉月點點頭。

“好嘞,那就是三碗三鮮漁粉。”

陳氏食記的漁粉是從爺爺輩就傳下來的手藝,二十幾年曆經時間的考驗,夫妻倆肯在灶房裏下苦功,可謂是深得真傳,尤其是他們家的招牌三鮮魚粉,更是讓人百吃不膩,滋味格外好。

漁粉是個精細活,也是個力氣活,天不亮陳家就會傳來石碾的研磨聲,男人體格健碩,白花花的大米舀在磨盤上,一圈圈推著磨杆,磨成細細的米粉,雪白細膩,再摻入些土豆澱粉和澄粉,壓成細長的粉條狀,這漁粉才算製好。

陳家男人取來一條肥大鮮美的鯽魚,得是現殺,從中間剖開取骨,鯽魚肉切成薄厚均勻的魚片,放兩片薑、鹽、油和澱粉,再嗑一個雞蛋,隻取蛋清,抓揉醃製,魚片的口感才會又滑又嫩。

爐子裏的火溫溫地燃,置著一口高腳大鍋,蓋子捂得嚴實,香味總是從邊沿飄出來。

陳嬸將蓋子揭開,裏麵煨著一大鍋高湯,湯色濃白鮮香,撈兩勺另起鍋做湯底,投入細白的漁粉,筷子攪散,直到粉與湯沸騰,浮浮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