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原生家庭(1 / 1)

“我回來啦!”說曹操曹操到,是言甯的聲音。“阿姨,你們也來啦!”言甯穿著一身校服,外麵是一件短款的黑色羽絨服,她放下書包,脫下羽絨服掛在門旁邊的衣帽架上。

“甯甯!”顧言曦盡力激發出自己內心中所有的熱情,打了聲招呼。顧言曦也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兩個人從小是很好的玩伴,長大後,卻因為一種不可抗的力量,生分了。顧言甯比言曦小一歲,是她同父異母的妹妹,長得十分可人,遺傳了她媽媽一對梨窩,一雙杏眼,瓜子臉,俏皮可愛,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黑,小麥色的皮膚,以及她媽媽肖婉珠圓玉潤的身姿,大家時常開玩笑說,如果生在唐朝,她和她媽媽一定是絕世大美女。

言曦第一次來奶奶家,是在她五歲的時候,那時候言甯還特別瘦小,梨窩淺笑間就是洋娃娃,人見人愛。小孩子都是渴望玩伴的,言甯見家裏多來了一個小姐妹,極近熱情,並在言曦要回家的時候也總是極力挽留,依依不舍。兩個小孩子都天真的以為,她們會是永遠永遠最好的閨蜜,即使是兩個人偶爾會爭論得麵紅耳赤,是誰的媽媽先認識的爸爸——這是一個永遠的謎題,無人能解。

人之初,性本善。像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沒來得及披上世俗我們賦予的枷鎖時,一切都天真爛漫,是天然去雕飾般的歲月靜好。隻是長大之後,我們潛移默化變得複雜起來,來不及去判斷對錯,就已經長大了。

顧言曦曾經以她爸爸有兩個老婆而深感自豪,因為別人的爸爸都隻有一個老婆。“我爸爸真厲害!”顧言曦和顧言嶽都是這麼覺得的。

然而,曾經什麼讓我們引以為傲,如今便是內心的隱痛和恥辱。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其實評判標準是社會早就給出的答案,當所有人都習慣光著腳的時候,穿著鞋反而成了一件錯事。當一個人從小接受的觀念是:一個男人有兩個老婆是正常的,並且他的子女可以其樂融融的相處在一起,並成為最好的朋友,她會覺得這一切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不起她。

顧妍希不覺得爸爸是一個,家庭中重要的角色,媽媽給了她足夠的陪伴,而爸爸提供了足夠的金錢支持。一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改變的呢?她印象很深刻,在課間上和同學們討論各自的爸爸時,她大為震驚:在她們的小時候,可以把爸爸當馬騎,他們的爸爸不隻提供金錢支持,還會給他們倒水喂飯,穿衣,做家務。為什麼呢?為什麼她們所描述爸爸,可以和她們那麼親密無間?

為什麼她需要對爸爸永遠永遠地小心翼翼?她要為她的爸爸剝石榴、剝蝦,極盡諂媚隻為得到爸爸的一句誇獎,就能開學很久,為什麼?!她要在爸爸回家敲門時及時開門並接過他手中的提包,需要為爸爸倒水時問一句“爸爸你要涼的還是熱的”,顧言曦無法想象,和爸爸親密無間是什麼感覺,她根本不敢,連跟他說句話心裏都會忐忑,真可笑。她還和很多人共有一個爸爸!

朋友可以是任何人,唯獨不會是爸爸另一個女人的孩子。我們終究很難逃出世俗所製定的那套規則和枷鎖。言曦和言甯曾經然後地親密無間,如今就是如何地咫尺天涯。究竟是誰的媽媽先認識爸爸的呢?兩個人或許永遠都得不到正確答案。更何況這樣的問題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晚上給你們燉了排骨湯,已經熬了幾個小時了”,肖婉問幾個孩子,“你們還想吃什麼菜?我現在去做,你們一會可以去叫爸爸和奶奶下來吃飯了。”

“我喝個湯就行了,再吃幾塊排骨”,言甯應道,“媽,你給湯裏煮些粉絲進去。”

“好嘞!言徽,你有什麼想吃的菜?”

“我跟奶奶吃一樣的就行,不用多做,昨天吃的蒸南瓜和茄子就挺香!”

老太太今年九十二歲了,牙口也不太好,所以做的也都是老人能吃的東西。

“那行,也到飯點了,你們去叫他們下來吧!”肖婉說著,幾個人就“蹭蹭蹭”地跑上了樓。

顧言甯去了三樓叫爸爸,言曦和言嶽、言玨到了二樓叫奶奶。二樓很安靜,一共兩間房,左邊那間小的是爺爺的房間,雖然在兩年前爺爺因為胰腺炎去世了,但是爺爺的房間、物品一直維持著原樣,爺爺也是高齡,身體一直很好,去世那年剛過完自己一百歲的生日沒多久。

二樓右手邊是奶奶的房間,大小頂爺爺房間的四五倍,有個大陽台,對著別墅的小花園,每年夏天桃花開的時候,除了蚊蟲多點,真的美極了。奶奶因為嚴重的潔癖,不喜歡別人進自己屋子,所以三個人推門的時候發現房門是鎖著的。言曦屏住呼吸輕輕叩了三下門。

“奶奶,吃飯了。”言曦說話的語氣活像是宮女對老佛爺。

“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我走的慢。”

三人聞言,正轉身就見言甯從三樓梯口下來了。

“我已經叫過爸爸了!”說著三個人一起下樓了。

顧言曦本可以像在自己家一樣放開的,可是她做不到。拘束、局促,這樣的感覺捆綁著她讓她渾身不自覺,枷鎖也隻有回到自己家,才能夠得到釋放。